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0月17日國際消除貧困日:貧富差距在拉大

Andreas Becker2005年10月17日

按照聯合國以及世界銀行公佈的數據,全球人口的20%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以下。怎樣理解這一數據,人們並未達成一致。一方認為,它是反貧困未獲成果的印證。另一方卻指出,15年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就比例來看更要大的多,這是中國同印度取得經濟成就的結果。不過,有一點人們卻沒有爭議,即在同一時間,全球貧富之間拉開的距離越來越大。

https://p.dw.com/p/7Jdw
貴陽一處垃圾場圖片來源: dpa

今年9月在紐約舉行的一系列國際會議上,人們可以看到同樣的場面,慷慨激昂的目標宣言,冗長拖拉的談判以及談出的四不像的、寫進閉幕宣言裡的妥協文字。人們不忘一而再地不斷表白,現在行動還為時不晚,到2015年之前完全有可能將貧困數字降低到目前的一半。

事實呢?事實的發展卻追尋著另外一種走向。數以千計的非洲居民不堪貧困煎熬,以年輕的生命作代價,在摩洛哥翻越分割非洲歐盟,也就是分隔貧困與富裕的那座高牆。歐盟反應了,他們將高牆再增高一倍。這還不夠,歐盟還宣佈,向摩洛哥派遣更多的邊防警察,將不惜資源,制定一份非洲戰略。

難民潮的根源在哪裡,這一點上不存分歧:原因就在於極度的貧困。這裡應該是援助的起點。非洲聯盟委員會主席阿爾法•奧馬爾(Alpha Oumar)說,援助非洲的諾言已有30年的歷史,結果怎樣,歐洲的高額農業補貼政策將之化為烏有,成為加劇非洲農民貧困程度的元兇之一。

今年12月世界貿易組織(WTO)召開的會議將進一步顯示,富國對於自由貿易的許諾是否出於真心。自由貿易應該是雙贏互利的,是鏟除貧困的最佳方案。

貧富間距離越拉越大的現象向人們提出一個問題,即貧困現象究竟是不是人們期待的?貧困雖然是一件壞事,也構成威脅,但卻是有些人期盼的,「收入差距是積極的」在資本主義社會幾乎是一共識,因為收入差距激發人的上進心,促進經濟發展的活力。

不久前,德國「經濟周刊」發表的一篇文章認為,「德國在平等和再分配的祭壇上葬送了經濟發展的活力。」當然這裡是在談富裕的德國,而不是談發展中國家的絕對貧困。但就是在這裡,人們卻不難發現,貧困即便不是人們希望的,卻至少是得到認可的。

在印度這等經濟騰飛國家,農村人口大量湧進城市,他們棲身於貧民窟,充當傭人、門房、苦力,就是他們,為這些國家中產階級的生活方式做出著犧牲。這是他們為經濟騰飛做出的貢獻。

再看辦在亞洲的國際型企業,當地工人辛勤勞作,付出健康的代價,而這還被譽為是成功,是榜樣,因為這些工人至少較之從前收入增多了。正是這些人促動競爭,而競爭又給商業帶來活力。

在一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非洲,同樣,人們在以自己的方式做出自己的貢獻,只是他們的貢獻讓人心寒,他們是在向政府發出警告,不要過多地揮霍,不要讓執政的敗績走得太遠。

以上思考雖有其合理的因素,但同聯合國的千禧年計劃並不吻合,同德國總統的立場更是背道而馳。德國總統科勒說過,資金本來不是問題,對他來說,更為重要的是人際間的人性所在以及道德倫理。依此看來,如果以貧困狀況作為尺度,應該說,離實現目標已不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