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8月15日 黃河十年行第4天

2010年8月17日

連續幾天每天行車時間超過10個小時,但是我們的行程計劃還是無法按期實現。原定今天應該到達陝西潼關,但是這會我們還在河南三門峽,今後的日程恐怕都會錯後。

https://p.dw.com/p/OpD1
圖片來源: DW

又仔細看了一下行程計劃,發現其中一些安排有點貪多求快,並不真的具有可執行性。大巴士連著三天一到下午就發出"嗶嗶嗶"的警報聲,司機師傅表示,就是晚上不睡覺也會連夜找修車場把車修好,保證明天能夠准時出發。司機師傅話音未落,車內一片掌聲。我倒是很擔心,司機一宿不睡的話明天的行車安全誰來保證?

小浪底水庫

Forschungsreise am Gelben Fluss, 4. Tag
圖片來源: DW

今天同行的一隊人去了小浪底水利樞紐。那裡已經被開發成風景旅遊區。據說由於離附近城市還有相當的距離,遊客數量並不算太大。大壩上只有持有通行證的車輛行人才能通過,遊人之類的只能順著山向下走。

天氣終於轉了晴,但是氣溫仍然很高。小美李大個的T恤衫被汗浸得像是塊鹽鹼地。小浪底的大壩是磚紅色的,水利專家介紹說,這是座粘土大壩。壩的兩端用碎石塊堆積穩固。向下游一側用白色拼著"小浪底"三個大字十分顯眼。

從山上已經可以看到遠處的大壩正在洩洪,浮起一大片黃色水霧。下了山走在大壩近前,幾個洩洪口怒吼般噴吐出夾雜著大量泥沙的黃河水。從偏上的洩洪口噴湧出的河水顏色較輕,下端則為紅黃色。不過"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返"的氣勢是絕不是一個水電大壩就可以擬造重現的。

Forschungsreise am Gelben Fluss, 4. Tag
圖片來源: DW

水面上 升起大團的水霧,順著風勢掛到岸邊。稍後發現每個人渾身上下都是泥點,不愧是黃河!

經過一條吊橋走到大壩另一端,我在等大隊人馬的時候看見一個手裡攥著兩個蛇皮袋的老太太。臉膛黑紅,嘴裡只剩下幾顆牙,身上穿著一件印有綠色小花的舊褂子。她操著濃重的地方口音,我很難聽懂她的話。後來一個好奇的河南人遊客熱情地在我和老太太之間做了翻譯。老太太的家以前就在庫區附近,為了修小浪底水電站,她家的房屋和耕地都被徵用了。現在一家人住在距離小浪底水電站40公里外的濟原縣。由於政府每年只補貼600元錢,補償的耕地面積小而且不合適耕種,她每天都跑到庫區來撿遊客丟棄的空礦泉水瓶換點錢,一天下來也撿不出幾塊錢。她的老伴在庫區附近蹬三輪拉客人。兩個人就是靠這兩項簡單且收入微薄的勞動補貼生活開支。臨走前我從錢包裡翻出兩個一塊的硬幣塞到老太太手中,她看到是錢連忙說:"我不要,你去給自己買個饃吃吧。"我說,收下吧。她又推讓了好幾次,最後很不好意思地收下錢。

"中國特色"

Forschungsreise am Gelben Fluss, 4. Tag
圖片來源: DW

我們的黃河之行雖然剛剛進行了4天,但是"中國特色"已經盡顯無遺。一上車就是大巴講堂,話題圍繞著"黃河""生態""自然"的同時,時不常添加個"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有一次下午還有人組織全車的人唱中國的革命歌曲,小美李大個居然會唱"東方紅"。今天原本又有人建議唱"紅歌",但由於中國各地悼念在舟曲災害中遇難的災民,唱 "紅歌"被看作娛樂活動,因而禁止了。下午可能還會在車上組織和"黃河""環保"等話題有關的討論。每天晚上快抵達目的地賓館時,車上每個人都要講述這一天的心得體會,對自然生態的新認識,對黃河的新認知以及當天的所聞所見所想所感。

組織方喜歡強調這是一個集體統一的黃河考察行動。我覺得這一行動的"集體主義"色彩真是濃重,很多時候我很想念我的個人空間。

China Gelber Fluss Huanghe NO FLASH
黃河邊小鎮的公安局圖片來源: Jingbai

作者:景柏

責編:達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