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60608 Braunkohletageabbau Sachsen

Kaestner, Cornelia2008年6月15日

去年年底,德國電視屏上幕曾出現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畫面,一座教堂被放在移動滑板上,搬到另一個城市去了:事情發生在德東城市萊比錫南邊的小村鎮霍伊斯多夫,教堂就屬於這個村鎮所有。由於村鎮地底下的褐煤蘊藏豐富,因此礦業公司決定開采,並要求霍伊斯多夫居民遷移,但遭到居民長達十多年的頑強抗拒,可惜沒有成功。德國之聲記者採訪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EJGh
一個村莊裡的小教堂圖片來源: AP

霍伊斯多夫已從德國最新出版的地圖上消失。當地原先曾有居民320人,但現在已成了一片雜草叢生、人跡罕至的荒地,巨大的礦坑觸目可見。其中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片荒地上至今仍有五戶人家堅持不搬。君特爾就是其中之一,他說:「能不搬我就不搬,我不願意離開這裡。可沒人管你願不願意,這很傷感情,但沒轍啊。我們已經抗爭了16年,最後還是失敗了。」

2005年,法院根據德國礦山法判決拆遷這個已有900年歷史的村鎮-霍伊斯多夫。十多年來,維護霍伊斯多夫的鬥爭已成為君特爾的生活重心:他的婚姻以及許多朋友,都成為這場鬥爭的犧牲品。在拆遷大隊到來之前,鄰裡組織及居民已因小鎮的存亡問題各持己見而終至決裂。

許多居民早在數年前就領了賠償金另覓安身之地去了,例如搬到3公里外定居的邁納爾太太:「因為上教堂的關係,我們在這兒認識了很多新朋友,也很快就有了家的感覺。我們對新住房很滿意,這難免讓一些人看了眼紅,經過彼此間的交流、溝通之後,大夥兒已成了朋友。」

邁納爾太太並不是第一次經歷這種大搬遷,早在她9歲時,就曾隨父母從布倫洛達搬到霍伊斯多夫。原以為可以在這兒安居樂業,結果證明是個錯誤判斷。那麼她為什麼決定再次搬遷呢?「我不是專家,像開採煤礦這類事務是重大決策。周遭鄰居都議論紛紛,對社區未來失去了信心。我先生說,以後這裡將再也看不到燈光。」

採礦工程是德國中部地區的一大特色,此地褐煤的蘊藏量佔全國第二位。過去數十年間,萊比錫以南69個小鎮因開採煤礦而遭到摧毀。採礦公司一再嘗試將礦區居民全體搬遷,例如僅有居民40人的施韋茨奧村:採礦開工的頭一天,所有居民都應邀參加了開采儀式。負責協調搬遷工作的梅辛格女士指出:「村民都高興地參加了慶祝儀式,他們每人獲得一袋在施韋茨奧開采出來的褐煤。那已是11年前的事了,村民不滿的情緒早已成為過去。他們把眼光投向現在和未來。我相信,過幾年霍伊斯多夫居民的情況也是一樣的。」

家鄉僅留下了一袋煤渣。總有一天霍伊斯多夫也會從地球上消失得無影無蹤。許多與霍伊斯多夫同病相憐的鄰村居民都表態支持霍伊斯多夫人的抗爭行動,並對那些因抗壓力不足而搬遷的人感到不以為然。侯恩多夫居民施耐德表示:「放棄抗爭的人頭腦有問題,他們不想想當初我們所受的委屈,後來又得到了什麼補償?一開始我們都到當地聲援霍伊斯多夫人的抗爭行動。但鄰裡組織和居民的意見分歧,鬧得不可開交。最後有些人承受不住壓力而拿錢走人,真令人感到悲哀和失望。」

令人惋惜的是,長年的抗爭行動將當地鄰裡組織的和諧關係破壞殆盡。不過另一方面,人們至少從拆遷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面對危機。

如今居民已將整座教堂遷移到別處作為對家鄉的紀念。當然,即使沒有這座教堂,霍伊斯多夫仍將永遠留在居民的記憶中。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