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個稚齡逃亡者的故事

2008年7月16日

李庚(音譯)12歲那年被舅舅遺棄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裡。他一個人站在維滕貝格的教堂前面等了很久。沒有人回來找他。最後,警察來了。對於已經發生以及將要發生的一切,他茫然無措。

https://p.dw.com/p/EdeF
容忍居留證圖片來源: DW

德國境內每年都會湧入大約600名像李庚這樣的稚齡逃亡者--無論是以什麼方式。單單在薩克森-安哈特州,去年一年就有55名無人監護的未成年人登記在案。根據法律規定,他們要在這裡暫住下來,直到年滿18歲以後方可被驅逐出境。在此之前,薩安州避難所協會的會員努力維護著這些少年兒童的尊嚴。

如今,李庚已經長到20歲了。馬格德堡的社會工作者巴特寧是他的義父,李庚是他的第一個養子。而巴特寧所在的避難所協會是一個專為青少年提供監護,幫助他們解決上學、住宿、醫療保健問題的人道主義組織。類似的協會或者組織在全德境內為數不少。巴特寧表示,這家避難所協會目前承擔著26個孩子的監護責任,其中70%來自於越南。這些孩子的年齡介於6歲到18歲之間。

在不明就裡的外人眼中,李庚和別人沒什麼兩樣。他自己也說:"我的朋友也搞不明白,我們是一起長大的,為什麼就會不同呢?"從表面上看,李庚過著循規蹈矩的生活:實科中學畢業之後,他去中等專科學校學習社會醫療,希望能夠以優異成績畢業,從而取得上大學的資格。他希望以後能像巴特寧一樣成為一名社會工作者。然而,儘管李庚已經在德國生活了八年,外國人管理局並不想因此而把他留下來。"這不是什麼融入不融入的問題,"巴特寧說,他們不想讓人以為,來德國定居是一件那麼容易的事情。

Gedultete Flüchtlinge in Deutschland Jugendhaus
青年流亡者之家圖片來源: DW

可是,當初這些孩子們是怎麼來德國的呢?"很簡單。買一張機票,人就來了。"巴特寧答道。這些未成年逃亡者的背後有著許許多多的故事。有些小孩稱他們的父母已經死了,以便能夠盡可能長地在德國住下去。但從法律意義上來講,他們的身份是"非法入境 "。

不同於難民,李庚和他的夥伴們拿的只是容忍居留證,隨時都有可能被驅逐出去。此外,他們也不可以申請經濟援助。李庚說:"現在我是靠一個在德國認識的熟人生活。"他努力變得樂觀起來,"我要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巴特寧希望他的養子能夠獲得多一點的時間,自力更生,融入社會。然而,李庚現在沒有工作許可,這讓他感到氣餒,"沒有什麼尊嚴可言。"

儘管如此,李庚還是不願打道回府。被人遣送回國將是再糟糕不過的事情。對於中國人來說,沒有什麼比"面子"更重要了。如果要他兩手空空地回家面對家鄉父老,李庚說,"那還不如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