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一周港媒報導:俄海軍炮擊中國貨船疑點太多

2009年2月22日

本周,除了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訪問中國之外,香港媒體關注中國新聞時的焦點主要有:俄羅斯海軍炮擊中國貨船疑點太多,中國對俄是否太軟弱?中俄之間的石油換貸款協議的背景和雙方的戰略需求到底是什麼?德國之聲駐香港特約記者編發如下:

https://p.dw.com/p/Gz1m
俄羅斯的石油出口戰略逐漸從歐洲轉向亞洲圖片來源: RIA Novosti

俄羅斯海軍本周擊沉一艘進入俄羅斯海域的中國商輪,俄羅斯外交部並稱這是合法行為,引發包括香港在內的華文輿論的密切關注。香港《太陽報》發表評論認為,這件事情本身疑點太多,中國對俄羅斯切忌太軟弱。文章寫道:

"這次炮擊事件,存在諸多疑點。俄羅斯方面給出的炮擊原因漏洞百出,剛開始說是「新星號」進行走私,但被俄羅斯媒體否認後,俄方又表示「新星號」違反了俄羅斯邊界制度,並「非法通過」俄聯邦水域。但「新星號」所屬船公司對此給予否認。……無論如何,俄羅斯的態度野蠻卻是不言自明,在俄羅斯方面流出的一段炮擊影片顯示,俄艦官兵在炮擊中有說有笑,彷彿不是在執行公務,而是在玩貓捉老鼠游戲。其實,以巡邏艇的速度,完全可以趕上中國商船,根本不必要用到炮擊來阻止其航行,而且居然發射五百多發炮彈,將商船打得千瘡百孔。"

文章接著寫道:"從目前情況看,中國官方尚未對這件事進行定性,中國外交部雖然派出副部長李輝緊急約見俄羅斯駐華大使拉佐夫,進行「嚴正交涉」,但用詞仍然比較溫和,希望能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其實,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如果處理不慎,很可能衝擊目前中俄合作良好的關係。中俄合作,由於有美國這個共同的對手,雙方目前都有很高的民意支持度,但中國人對俄羅斯強佔遠東一百多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歷史,仍然耿耿於懷,俄羅斯方面但凡有一些過激的舉動,都會觸發中國人敏感的神經。而俄羅斯國內,亦存在一股提防中國的力量,尤其是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官員,這種情緒尤其強烈。"

文章最後寫道:"俄羅斯外交向來比較強勢,而中國則比較含蓄,但目前中國手中掌握的牌要比俄羅斯多,尤其是中國掌握的巨額外匯儲備,正是俄羅斯急需的救命稻草,中國宜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化被動為主動。"

與此同時,槍擊商船事件正好發生在中俄以石油換貸款協議簽署之後。《蘋果日報》本周則發表評論,評論中俄石油管道協議與中俄關係實質轉變之間的關係。文章寫道:"根據「貸款換石油」協議,俄國的油公司及石油管道公司,向中國借入二百五十億美元,年利率六釐,用來興建一條連接俄國西伯利亞的安加爾斯克和中國大慶市的石油管道(安大線),從2011年起,每年向中國輸油一千五百萬噸原油,為期二十年,油款作還貸之用,油價則按市價計算。很多人都問,這份協議對誰有利呢?表面上,中國交付了天文數字的押金,回報率偏低,還要按國際油價支付油款,似乎讓步過多。不過,中國得到回報,不僅是穩定的原油供應,還有一條安全的供油路線,可以繞開危險的印度洋和馬六甲海峽。更重要的是,中國在戰略及地區安全上,收獲甚豐。"

《蘋果日報》的文章寫道:"這條西伯利亞至中國大慶的石油管道,早在一九九四年江澤民和葉利欽時代已展開談判,但好事多磨,十多年來經過無數回合的談判,雙方領袖還簽署了不下十次能源合作備忘錄,都無法落實。原因很多,首先是造價、誰來支付,然後是油管的走向,2003年日本提出向俄方提供數十億美元貸款,以換取俄方優先將油管伸延至太平洋港口霍納德卡(安納線),令中俄管道徒生波折。今次率先與俄方簽訂安大線的協議,可說先勝一仗。

更重要的是,俄國國內本來有強大聲音反對興建中俄石油管道,以免養虎為患,擔心日後中國強大,反向俄方提出要回那逾百萬平方公里、滿清時代陸續喪失給俄國的領土。不過,中俄之間簽署了邊界協議,連黑瞎子島也交還中國,變相令中國今後無法提出要回領土的要求,這方面的阻力大減。而且,俄國的石油公司飽受金融海嘯及石油價格大跌的打擊,急需大量資金去還債,月初就曾向俄國政府請求七百八十億美元的借款。現在中方願意提供二百五十億貸款,俄國油公司又怎能拒絕呢?"

文章最後寫道:"當然,俄國當局樂見其成,原因是俄國的石油出口戰略,正由歐洲轉向亞洲,現在連接中國的安大線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應是日本人的安納線。這些管道,正是配合普丁的石油戰略轉移。協議嘛,各取所需才可以達成的,因此,中俄雙方在特定的時空,確實簽訂了一份雙方都有利的石油協議。"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