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hongkong Presse

2008年10月4日

本周,香港媒體關注的主要焦點是美國政府的救市方案能否在國會獲得通過,以及這一方案對包括美國和香港在內的自由經濟體具有長遠的消極影響。

https://p.dw.com/p/FTqo
圖片來源: AP

《明報》本周發表發自北京報導,稱中國在美國救市扮演的角色,在中國國內引起爭議。報導寫道:"美國白宮和國會達成初步協議,布殊政府提出的7000億美元挽救金融市場計劃有望通過,北京對此高度關注,因為救市計劃若獲國會通過,美國財政部很快便會拍賣國庫券向全球籌集救市資金,中國是否參與認購及認購多少,在內地官場和學術界成了極具爭議性的課題。

反對支持美國發債救市計劃的觀點是:美國無止境的發債,將金融海嘯帶來的衰退壓力輸出給世界,等於叫債權國為其貪婪賭博買單,本身不道德;大量發債的必然後果是美元持續疲弱,所有持美元資產作外匯儲備的國家都蒙受巨大損失,國際社會沒理由繼續這樣支持美元,應該趁這千載難逢機會結束美元霸權,由歐元及其他國際貨幣共同承擔國際貿易結算需求,讓美國人自己承擔濫發鈔票造成的通膨苦果,或者借此逼美國出讓重要企業股權,拿美國藍籌企業股票來換取大家手上的美國國債。……支持繼續購買美元債券的觀點則認為,當前世界上還沒有另一貨幣可以取代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美元若陷入危機,所有持美元資產的國家都蒙受資產縮水或蒸發的風險,這個危險比美元貶值更大,所以不管怎樣,眼前只能繼續押注美元,寄望美國救市成功美元回穩,然後才逐步減低美元資產比重。這一派認為。眼前美國無可避免要放鬆中國資本參股美國公司,包括能源及金融等戰略領域的大企業,中國買美債愈多,介入美國經濟的話語權愈大,美國今役雖元氣大傷,但超強地位一時間不會失去,押注美國仍然是利大於弊。"

與此同時,《蘋果日報》發表李怡的專欄文章,題目是《救市方案過關會否導致干預成癮》。文章寫道:"即使最反對政府干預的自由派經濟學者,面對美國金融界這個危難關頭,都不敢反對政府插手干預了。若不干預,金融海嘯就會擴散蔓延,將拖垮更多的金融機構以至美國經濟。救市方案不錯是挽救金融機構,但更是對美國經濟以至全球經濟的救亡。救亡行動是必須的。救亡的後果,短期內也可望使股市回穩。問題是會不會帶來嚴重的後遺症──使政府干預成癮。也就是說,會不會導致美國政府進一步監管市場,而投資者更依賴政府的政策,最終把美國金融業推上社會主義之路?這可能就是藏在救命奶中的三聚氰胺。"

李怡的文章接著寫道:"值得擔心的是中國大陸與香港。溫家寶總理在美國接受訪問時,頗為得意地說經濟發展要有「看得見的手」(政府干預)和「看不見的手」(市場調節)。很明顯,內地經濟發展仍在很大程度上使用「看得見的手」,而政治體制又沒有國會、民意以至傳媒對「看得見的手」的制衡。至於香港,自從98年政府動用公幣大舉進入股票市場之後,也漸漸食髓知味,干預成癮。……政府積極投入市場,而立法會在保皇派把持下也形同虛設,完全發揮不了「沉穩地議事」的功能。因此,干預成癮而導致經濟「社會主義化」的不會是美國,但很可能是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