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141009 Ernährungskrise Ursachen

2009年10月16日

截至2050年,世界居民人口將增長一倍,達90億。97%的新的地球居民將在第三世界出生,如今,第三世界居民就已飽受食品短缺之苦。據聯合國糧食計劃署估計,目前有10億多居民忍飢挨餓,每天都有數千人死於飢饉。食品危機的原因並不是自然災害,而與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失誤有關。

https://p.dw.com/p/K7pS
烏干達的一個孩子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人類生存的地球足以為目前世界所有居民提供足夠的食品。食品短缺、大規模飢饉和因飢餓而死亡的現象原本不該發生。20年前,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就已確認; "問題並不在於食品匱乏,而更多是缺少政治意願。"德國技術合作公司的負責人漢斯-約阿西姆-普魯士表示:"貧窮是導致飢餓的主要原因。貧困居民無法購買足夠食品,無法考慮明天的事情,做更長遠的打算,這都與他們的貧困現狀有關。尤其是非洲國家。"

將近一半的地球居民每日的生活費不足兩美元;而世界1/5居民每日的生活費甚至不到一美元。這些人忍飢挨餓,不得不空腹入眠。甚至因為無法獲得足夠的食品而餓死。

在政府有效推行創造就業崗位,增加居民收入的地方,飢饉現象就會自然減少。而在獨裁和專制統治的國家,飢饉和因飢餓而死的問題就會非常突出。昔日出口食品的辛巴威如今依賴食品援助,它是不善經營、施政乏力,因而將國家推向深淵邊緣的一個典型實例;緬甸也曾為亞洲的糧倉;如今卻無法滿足自給自足。緬甸軍政府的獨裁統治徹底失敗。在拉丁美洲,海地是最貧窮國家,居民飽受飢饉之苦;最重要的原因是該國自獨立以來的政治失敗。

另外加上近年來的三大危機使第三世界飢饉居民人數急劇增加。2007年至2008年食品價格的一再攀升導致更多居民飽受飢饉之苦。食品價格尚未完全回落,又爆發了金融危機,出現世界性的經濟蕭條,第三世界也難以倖免。經濟危機使許多國家的出口受到嚴重影響。而人類自己造成的氣候變化導致乾旱和歉收現象的出現,這是第三大危機。

Dritter Teil des Klimareports vorgestellt
氣候變化尤其影響貧窮人口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此前,人們在戰勝飢饉的鬥爭中所取得了不少成績,尤其是中國和印度,這兩個國家通過實行市場經濟改革,增加就業人數解決了許多人的溫飽問題。但現在這些成績中的部分已經化為烏有。金融和經濟危機尤其使許多第三世界居民失去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和飯碗。由於那裡缺乏社會保險體系,所以飢餓人數急劇攀升。

因為貧窮,購買力不振,所以農民就沒有提高產量的熱情,絕大多數農民的產量僅夠滿足自家所需。在需求量大的地方,自然會有相應的供應。

解決飢餓問題的最重要措施是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保障居民有足夠的收入進行消費。這尤其是發展中國家面對的問題。它們應以印度和中國為榜樣,制定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從而激發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須減少國家對經濟界的干預,杜絕腐敗現象,從而確保個人的工作熱情。但人們也向工業國家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普魯士說:"我們要為貧窮國家進入我們的市場提供方便,減少關稅以及其他的費用,為他們提供必要的機會。為發展中國家的生產商提供機會,比如將那裡的棉花銷往歐洲市場。如此一來會給人們創造收入。收入帶來需求。需求增加有利於發展中國家生產更多的食品。"

工業國家尤其應為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開放市場,因為許多貧窮國家只有農產品具有競爭力。如果有關各方不採取果決措施,那麼發展合作的絕大部分,尤其是合理建議就難以被付諸實施。

作者:Karl Zawadzky / 祝紅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