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上合組織手裡有好牌

德國之聲中文網2006年6月19日

柏林出版的日報認為,中國把上海合作組織視為與西方控制的國際組織並列的另一種多邊組合。為了避免造成與美國對立的印象,儘管包括伊朗在內具有觀察員身份的國家希望加入上海合作組織,但這次上海峰會並沒有吸收新成員國。會議的重點議題是能源政策,並商定明年舉行共同軍事演習,好像伊朗核問題並不存在:

https://p.dw.com/p/8e4T
上合組織會議現場圖片來源: AP

「這一切加起來是否就能形成共同政策,還很成問題。中國的胡錦濤要求『及時協調措施,以應對較大的國際問題』。但這正是上海合作組織至今不敢做的事,它不僅對伊朗問題保持沉默、而且也不碰諸如北韓或美國的亞洲政策等其它有爭執的地區問題。這是因為一方面各方利益不同,例如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繼續與美國保持密切的軍事關係;另一方面,上海合作組織還處於建設階段,中國和俄羅斯都不知道中亞各國壓制人民的政權有多大的可靠性。中國特色的多邊主義概念現在還不明確,因為北京的外交政策主要面對美國。不過上海合作組織並非死胎:中國、俄羅斯、印度和伊朗同聚一堂說明世界在上海開始重新組合。」

每日鏡報在談到上海合作組織與美國的關係時寫道:「西歐一直把中亞看作提供能源的地區,對該地區的政治形勢發展視而不見。相反,美國很早就認識到上海合作組織的潛在危險。從長期來看,上海合作組織將脫穎而出,成為對抗北約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的力量,而且手中持有好牌。自集團對立結束以來,聯合國、歐洲安全合作組織和其它處理危機的機構經歷著一場有關自己身份的危機、對恐怖主義、武裝走私和環境災難不能做出相應、及時的反應,顯示了自身的弱點。」

長期以來,北京的外交忽視中亞,但現在由於能源安全問題開始重視這一地區。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張德廣要求與中亞建立「穩定的市場」、「共同開發能源資源」。南德意志報認為,中國在中亞的投入絕非出自高尚的目的:

「中國今天一半以上的進口石油仍然依靠油輪從不穩定的中東輸入,而且大多通過馬六甲海峽。如果該地區出現供應問題或因與台灣發生衝突海路遭到封鎖,中國的能源供應將受到嚴重威脅,但美國的航空母艦無法攻擊哈薩克斯坦供應的石油。最晚到本年代末,這些小鄰國的石油想必將成為中國主要能源的源泉。正如中國科學家吳雷和沈奇努在香港遠東經濟周報上所說,現在中國越來越傾向於以軍事手段保障供應和經濟發展。過去幾年,高度裝備的中國新型部隊已逐步調往西部的新疆駐防。」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