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上海-沒有靈魂的浮華之都?

2006年12月8日

上海正在經歷一場文化復興運動,但是要成為東方的巴黎,上海還要走很遠的路,還有一個真正的靈魂。法新社駐中國記者本傑明-默根描述了上海浮華外表下面的靈魂困境。

https://p.dw.com/p/9V82
上海的靈魂在哪裡?圖片來源: AP

浪潮般湧現的藝術與音樂節、俱樂部、酒吧和餐館不斷在給上海注入新的生命,在改變意識形態大一統時代留下的死氣沉沉的文化面貌。

藝術家們和音樂家們為上海的「文藝復興」而鼓噪歡呼,但是同時也認為,上海要想成為亞洲最魅力最文化的國際都市,就要少些做秀,多些實質。

上海最知名的爵士樂酒吧樂手和歌手之一、今年29歲的Coco(趙可)說,「上海是一個時尚城市,但你不能深入地去看。毫無疑問,上海改變了很多,比以前更加豐富多彩,但是仍然有很多事情需要改變。上海還需要雕琢,需要發展,這樣才能成為一個國際都市。」Coco今年作為第一個中國大陸音樂人參加了蒙特利爾國際爵士音樂節,最近還參與了上海第一個私人爵士樂節。

上海的一個特色是過去與將來並存,殖民地時代的西式建築與現代化的摩天大樓比肩接踵,咖啡館與茶館爭芳,意式麵包房與包子鋪斗豔,洋沙拉與小鹹菜都有人愛。

上海的新潮文化氣氛越來越濃厚,例如一些大商場開始定期舉辦一些藝術展覽和上演一些大學生試驗戲劇演出。為所謂的精英人士所津津樂道的會員制俱樂部VOLAR裡經常能欣賞到倫敦或巴黎的最新潮電子音樂,那裡一次訂桌就要300美元。

上海另一個著名的酒吧Mint Club的法國經理查爾斯.貝南說,「當人們初到上海,會對這裡看到的一切感到十分驚奇。但是上海的問題是情感、情感和情感!上海沒有情感!這裡就像是童話綠野仙蹤的世界,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缺少的屬於人類的那一部分。上海需要一個靈魂。要找到這個靈魂,上海還需要更多的藝術和音樂,才能贏得更多的尊敬-這就需要更多的藝術家來參與。」

上個月,上海舉行了中國自己的邊緣藝術節(Fringe Festival)藝穗雙周活動。活動的節目總監、來自香港的鄺為立說,「中國的法律法規和政府的心態是,他們覺得中國的體制不能承受太劇烈的社會變化。我們想創造一個合法的平台來展示前衛的和邊緣的藝術,讓它們有主流一樣的地位。」

以展示前衛藝術為主的藝穗雙周活動共向上海主管部門呈報了130個表演節目,結果被批准的有87個。一個叫做「靈山之子」的現代互動式戲劇就被槍斃了,因為主管部門認為它文不對題,涉及到了「文革」的內容。

中國的文化主管部門強調,藝術表演不能直接或間接地批評中國或中國人民,也堅決禁止所謂的「有傷風化」的內容。中國的「主流文化」就是,不管你是外國的還是中國的,你可以盡情搞的是那些沒政治色彩的百老匯式的東西和感情肥皂劇。

十年前通過變性手術成為女性的中國舞蹈家金星以無所畏懼著稱。她說,「在經濟上,上海(市政府)明白怎麼做,在文化上,他們做的都錯了。你不能讓政客來管理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