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世界工廠欲成高科技王國

2006年1月7日

中國目前還是生產成本低廉的世界工廠,但中國正在努力建設高科技產業,不斷增加科研投入。明鏡周刊以「高科技攻勢」為題介紹了中國新興工業的崛起:

https://p.dw.com/p/7lAc
中國發起高科技攻勢圖片來源: dpa - Bildfunk

「中國人要迎頭趕上並不困難,因為他們的技術大多取自西方和日本企業,並且是合法取得:為獲取中國建設電站的國家訂單,外國公司往往要以中國地方廠家下屬企業的身份出面,然後把重要的尖端科技交給這些地方廠家。長期這樣,西方的康采恩使自己成了多餘的一方。中方通過與西方公司的合資和無所顧忌的仿造,獲得了大量西方技術。中國廠家也越來越多地收購西方公司及其技術。

但現在中國的戰略日益放在自己研製上,中國正在努力使自己從世界工廠提升為高新科技實驗室。曾經為世界發明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的中央之國想與自己過去的黃金時代銜接起來。為了達到這一遠大目標,中國動員了自己最富有的資源:人力。全中國的大學每年培養四十四萬工程師。因為他們的薪水往往只有西方同行的五分之一,所以越來越多的外國康采恩也把科研開發轉移到世界工廠中國。今天來自中國的一些新事物已引起了西方專業界的注視:去年二月,中國宣佈準備建造世界上第一座商業用球形燃料反應堆。據說特別安全的新型核電站使用的鈾氧化物不是象現在這樣包在燃燒棒、而是包在網球大小的花崗岩石中。」

中國汽車也開要打入歐洲

中國的汽車工業在尋求國際市場。時代周報報導說,雖然中國的汽車製造廠家還不能成為歐洲名牌廠家的競爭對手,但吉利、江陵和華晨三家正在設法打開德國市場的大門:

「北京的工業政策有一套辦法:一汽、上汽和東風三大巨頭首要供應國內市場,不經營贏利大的出口生意,以免供應短缺。中國的老闆們即使管理私營企業,也必須服從國家利益至上的原則。如果認為中國的工業遵循市場法則,那就大錯特錯了,大權在握的共產黨幹部和各省諸侯向來就主宰著經濟生活。同時,個人關係和家庭聯繫也決定了企業的成敗。

由於中國製造汽車的大廠家都與奧迪、大眾、通用、福特、戴姆勒、尼桑、豐田或現代等外國名牌聯繫在一起,所以儘管國內出現銷售危機,出口一事仍然亮著紅燈。這樣,稱為三隻小老虎的吉利、江陵和華晨可以作為先行者到世界市場上試一下身手。這一舉措有其現實考慮:前一段時間中國對貸款加強了控制,汽車銷售量下跌,一些廠家生產的汽車積壓。這樣,向國外推銷就成了一個減緩壓力的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