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世界環境日:土地沙漠化日益嚴重

2006年6月5日

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聯合國發出了人為沙漠化現象對環境危害日益加重的警告。中國國務院新聞辦也在此間發表的《中國環境保護(1996—2005)》白皮書中指出,隨著中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發達國家上百年工業化過程中分階段出現的環境問題在中國集中出現,環境與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https://p.dw.com/p/8ZjG
利比亞荒漠圖片來源: dpa

聯合國環境項目負責人Shafqat Kakakhel周一在肯亞首都奈洛比介紹項目研究工作時說:「沙漠早已不再是荒無人煙的無人區,相反,越來越受到現代社會發展的壓力。」

全球大約有四分之一的面積——3370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屬於沙漠,生活在那裡的居民人數多達5億人。聯合國將2006年稱為「沙漠一年」,並於6月5日世界環境日這一天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舉辦了官方慶祝儀式。

聯合國環境報告指出,不斷有居民遷入尚處於擴展狀態中的大片沙漠地帶,給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極大的破壞。用水增加以及農業開發導致沙漠寶貴的水資源的枯竭,土地鹽鹼化程度也進一步加大。這一現象在美國亞利桑那州以及阿拉伯國家的沙漠地區多有發生。

據研究者預測,一些沙漠面積佔主要國土的發展中國家,如乍得、尼日爾、伊拉克或者敘利亞,未來50年後將出現水資源危機。沙漠邊緣地帶或者所謂的沙漠「綠洲」尤其前景堪憂。

專家認為,這些國家所面臨的另一個嚴峻問題是,氣候變化將在沙漠區域反映得尤為明顯。主要表現在:原本稀少的降雨量更將下降五分之一,中間氣溫將在本世紀上升7攝氏度。

參加撰寫聯合國這份環境報告的作者之一——英國地理學家安德烈‧瓦熱恩認為,「隨著沙漠的毀壞,人類將失去一批與自身生死存亡緊密相關的沙漠物種。」例如,一些沙漠植物的藥用價值至今都未被充分挖掘,假如能夠培育出適應沙漠環境的新的農作物,無疑將為解決非洲貧困國家的糧食問題開闢新的思路。

6月5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發表了《中國的環境保護》白皮書,系統介紹了過去10年間中國的環保工作,同時指出,中國環境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國家林業局副局長祝列克也在第35個世界環境日前夕的新聞發布會上宣佈,「中國防沙治沙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土地荒漠化、沙化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 據中央氣象台介紹:截至5月24日,今年中國北方共出現了17次沙塵天氣過程,可能是近7年來沙塵天氣的第二個嚴重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