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G20 Abschluss

2010年11月12日

世界金融體制的改革終於開始。這是首爾舉行的20國集團峰會取得的最重要結果。德國之聲記者Henrik Boehme認為,正是因此,用"歷史性"來概括這次會議不為誇張。

https://p.dw.com/p/Q6qt

兩年前,世界金融體系整體癱瘓。金融業重量級玩家雷曼兄弟銀行率先破產,其他金融企業也都滑到了破產的邊緣。2008年秋季,國際金融業一片肅殺景象。當年11月15日,20國集團峰會誕生了,它包括全球20個發達工業國及新興工業國家。雖然這20國的聚會此前也有,但在國家元首層面的峰會還從未有過。

Kommentarbild Henrik Böhme Bonn Deutsch

首屆20國峰會在華盛頓舉行,各國領袖窺探到黑洞洞的深淵,警覺地扮演起消防車的角色,他們當即許下諾言,對金融市場進行整頓,將世界經濟重新引入增長的軌道。

改革的速度快

兩年以及三屆峰會過去後,人們開始總結成績,地點在亞洲。人們看到,各國元首的確在創紀錄的短暫日程裡付出了巨大努力,將亟待改革的金融市場推上日程。僅這一點就理應得到認可。比較而言,之前的改革,比如對銀行自有資產的改革,花費了近10年時間。而今,為新出台的規定,人們只用去不到兩年的時間。其間,不知有多少銀行遊說者企圖進行干預。

限制金融企業

金融界玩家們的日子將不再好過。更嚴格的新標準不僅對歐洲有效,同時對華爾街也有效。自然,不會所有人的願望都得到滿足;自然,銀行能夠找到替代的漏洞。經濟發展必須有一個行之有效的銀行體系,它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儘管不可用法律禁止貪婪:總體上說,金融領域重新部分地回歸到它的原始角色,即為經濟提供服務。

新的世界金融秩序

仔細觀察的話,峰會經歷也會非同一般:峰會揭開了超級經濟大國美國衰敗命運的新篇章。歐巴馬總統對出口強國中國和德國的批評遭遇到一個廣泛陣線的反擊。而梅克爾總理則以德國的經濟數據贏得光耀,一種美國夢寐以求的光耀。這就是成功,有說服力的成功。

20國峰會的新任務

峰會之後下一個峰會又即將開始。20國峰會的任務還很重,從首爾開始的就貿易不平衡展開的激烈爭辯還將繼續下去。這很重要,因為危及凸現了世界經濟存在的問題。

尋找全球有效協同的經濟政策將是20國集團的重要任務。其次,怎樣對待那些對整個金融體系構成危險的大型銀行?哪些銀行的規模過於龐大,以至於不能讓它倒閉?這類銀行應有怎樣的預防機制?這些問題的討論將比過去更為艱難,英國首相卡梅倫在首爾說,"英雄出壯舉的時代已經過去"。但在這個圈子裡,在這個層面上,付出這樣的努力,是值得的。

作者:Henrik Boehme 編譯:李魚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