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不是德意志帝國

2005年11月11日

胡錦濤到達德國的當天,南德意志報發表社論指出,今後幾年,中國將成為國際社會的中心話題,所以新一屆德國政府將更為關注中國。在談到中美關係時,社論寫道:

https://p.dw.com/p/7RIL
胡錦濤到訪時,柏林夏洛特宮前的德國警察圖片來源: AP

「中國的興起、這個政治和經濟上的新興超級大國所產生的影響、使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納入國際體系並實現其雄心壯志,這一切是21世紀世界政治的重要議題。在此過程中,沒有一項重大的任務屬於歐洲。今後的世界秩序將取決於中國與美國的協調,取決於剩下的唯一超級大國與雄心勃勃的後起之秀之間的關係。美國與中國之間的這種關係很可能在尚未真正開始之前,就已被雙方刻骨銘心的互不信任和互不理解所破壞。如此看來,胡錦濤到歐洲不過是為他下星期在北京接待美國總統的熱身運動而已。這幾天,中國再次向世界展現了自己,中國在經受了數百年之久的壓迫和輕視之後,現在要獲得國際承認和關照,但毫無疑問的是,北京總會以太平洋對岸挑戰的一方為准,衡量自己的份量。


中國咄咄逼人的貿易戰略和特別來自軍方的更為強烈的民族主義聲調使人對其『和平發展』的政策產生了疑問,這裡可以看出中國政策的矛盾之處:雖然中國強大、在發展自己,但它仍感到自己虛弱、容易受到損傷、特別感到自己的內部穩定受到美國政策的威脅。」

中國為解決能源飢渴問題向世界各地進行經濟擴張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陣陣驚慌。有人說,中國像二十世紀初期的德國,最終將以武力、也就是戰爭來滿足自己的需求。南德意志報社論引用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的講話反駁了這種說法:

「在外交上與北京練過招數的季辛吉擺手說:中國不是德意志帝國,所以採取對抗政策更危險。北京認識到,全球化的游戲規則才是今天的準則。它不會用武力、而將通過市場力量尋求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

所以,使中國納入國際社會、並接受國際約束才是正確的政策。象過去對待美國的龐大死敵前蘇聯那樣,對中國執行遏制政策是錯誤的。儘管如此,在如何正確與中國打交道的問題上,仍然存在著極其猶豫不決的狀況。中國在朝核問題六方會談中所起的建設性的作用促使我們考慮應該採用何種形式使中國納入國際社會。中國無約束的擴張慾望具有雙倍的危險性,這是因為亞洲沒有一個像歐盟那樣能規定形式和方向的多國聯合體,另外缺乏多邊政治和國內民主也是一切和平政策的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