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在世行投票權增加

2010年4月28日

世界銀行發展委員會通過改革方案後,中國成了世界銀行第三大股東國,中國在世行的投票權提高到4.42%,超過德國,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南德意志報》把中國在世行影響力的增長稱為「地質構造的移動」、「歷史性的轉折」:

https://p.dw.com/p/N8Lr
世界銀行華盛頓總部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 - Fotoagentur imo

"數十年來,批評世界銀行的人士要求,與工業國相比,發展中國家和轉型國家應該擁有更大影響力。現在終於這樣做了,但這並非北美、歐洲和日本自己做出的決定,而是因為過去的第三世界快速追了上來。況且決定投票權份額的數據是2008年的統計數字,此後工業國金融受到打擊的程度大於轉型國家,而這一情況還沒有計算在內。

仔細看一下數字,就可清楚看出這一移動具有的高度政治敏感性。公眾總是認為,工業國在世界銀行中所佔的比重太大,轉型國家的比重太小。這樣的說法並不完全精確。實際上美國的投票權完全符合它在世界經濟中佔有的真正份量,它甚至自願放棄了零點幾個百分點,但以15.58%保留了否決權。

歐洲是最大的輸家,這是舊大陸在世界經濟中比重下降的顯然結果。對於在德國之後、並列第五的法國和英國來說,這是件棘手的事。這兩個世界銀行的創始國甚至可能某一天失去執行董事國的地位。

但也不能說,轉型國家都是贏家,巴西、印度和墨西哥的上升幅度微不足道,關鍵性的移動只涉及中國。世行的專家們認為,可以給中國6%的投票權,但北京政府不願竭澤而漁,也許中國政府想緩慢地進入自己的新角色,不想在對外發展援助方面承擔太大的責任。"

歐美企業在中國處境艱難。《德國金融時報》報導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九年後,並沒有減少對外國企業的限制,金融危機和中國在世界經濟中日益增大的作用甚至助長了中國的保護主義":

"可口可樂公司併購中國匯源果汁集團遭到失敗以及審判澳洲力拓礦山集團四名工作人員就是明顯的例子,它表明北京對多國企業實行強硬路線,這一路線涉及所有行業。歐盟商會主席伍特克說:'最近形勢變得更嚴峻了。'

伍特克特別批評了中國國家招標、尤其對風能和太陽能行業招標時的不透明做法。儘管中國加入了世貿,但外國企業仍然不能受到與中國企業同等的對待。中國對外國產品實行越來越嚴格的認證規定,伍特克對此也表示了相似的懷疑態度。歐洲一家企業多年來向中國的銀行和電信運輸行業提供解碼技術,現在這項技術卻要通過中國國家部門認證,但國家部門一拖再拖,這並非個別案例。伍特克說,'至今沒有一家外國企業獲得這樣的認證'。"

報摘:王羊

責編:石濤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