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在北極的利益

2012年4月28日

北極地區包括8個國家,中國不在其中。但它還是希望加強在這地球最北端地區的影響力。因為那裡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冰層一旦融化後就會顯現。

https://p.dw.com/p/14krM
Die chinesische Arktisstation, Ny Alesund, Spitzbergen. *** Foto: Irene Quaile, Deutsche Welle, eingestellt im April 2012
圖片來源: DW/I. Quaile

(德國之聲中文網)第一眼看上去,中國總理以訪問冰島開始他的歐洲之行並隨後拜訪瑞典確實讓人感到驚訝。但這樣的決定其實是有來頭的。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將為人類打開通往北極地區的航線,使得對那裡的資源進行工業化開采成為可能。

據北極監測和評估計劃(AMAP)項目組最新掌握的消息,該地區的溫度正以高出全球平均水準一倍的速度在升高。在不遠的未來,北冰洋在夏天裡就不會再有冰山。專家預計,最晚2040年就可以有商業船隻穿越北冰洋,往返於歐亞和北美之間。在過去幾年中,已經有部分國際企業加大了沿著俄羅斯海岸北部航線的使用力度,以此向亞洲運送貨物和天然氣。

中國首要關注的是這裡的航海權,當然也包括北極冰山底下蘊藏著的豐富的自然資源。據估計,世界上目前未勘探石油儲量的13%以及至少30%的天然氣資源都暗藏於此。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對這樣的資源自然會產生濃厚的興趣。除了這些資源以外,北極地區還藏有黃金、鑽石、錫和鐵礦。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is welcomed by Iceland's President Olafur Ragnar Grimsson (R) as he arrives in Reykjavik April 20, 2012. China signed accords on energy cooperation and the Arctic in Iceland on Friday as Premier Wen started a tour of northern Europe that will focus on Chinese investment in a continent eager for funds and to trade with the rising world power. REUTERS/Ingolfur Juliusson (ICELAND - Tags: POLITICS)
中國總理溫家寶2012年4月歐洲之行第一站是冰島圖片來源: Reuters

北極地區是誰的?

目前為止有五個國家被視為"北極地區國家":加拿大、美國、俄羅斯、挪威以及丹麥。芬蘭、瑞典以及冰島也是北極地區議會的成員國。這個組織專門致力於研究該地區未來的發展方向。中國、日本、韓國以及歐盟都正在努力獲得該組織"常駐觀察員"的地位。這需要所有成員國的認可。雖然只有8個成員國國家有權作出相關決定,但常駐觀察員有權參與談判過程。

聯合國的海洋法公約使得這些沿海國家有權將本土沿岸最多320平方公里地區內海域範圍定義為本國的經濟區。一個國家所實際擁有的經濟區大小則和海平面下大陸架的大小相關。所以,現在有許多國家都提出申請,要求擴大領海範圍,而美國國會還沒有批准相關協議。

隨著經濟利益的增加,北極地區國家在過去的幾年中加大了在該地區的軍事活動力度。因為各方無法就航線的分配達成一致。能夠大大縮短歐洲和亞洲之間航運距離的北極西北部航線需要穿過加拿大的領土。後者稱此為其專有的航線。美國和歐盟對此則有不同的看法,稱這裡是國際社會共同擁有的領地。

北極地區經過俄羅斯沿海的東北部航道能夠將上海到漢堡的距離縮短6400公里,這也就節省了一個星期的海運時間。目前連接兩地的航線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以及蘇伊士運河。俄羅斯有意通過收取過路費來為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融資。

從學術期刊《能源與安全》(Journal of Energy and Security)公佈的訊息來看。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的46%都和航海業有關。85%的能源進口依賴海上運輸。所以,這也就難怪中國想要獲得這些海運航線的使用權。

冰島是夥伴還是基地?

早在去年,中國投資者黃怒波試圖購買冰島土地的事情就引起了外界的極大關注。人們猜測,他想開發旅遊設施目的的背後是中國試圖在該國北部地區建設一座港口甚至海軍基地。冰島政府出面拒絕了這項交易。這位中國投資者希望,能夠以承包的方式令該項目得以操作。

一方面,人們對中國在北極地區的企圖持有懷疑的態度,同時,斯堪的納維亞的這些國家也非常看重和這個經濟大國發展貿易的機會,希望能夠進入生機勃勃的中國市場。

研究開發經濟潛力

中國從2004年開始就在北極地區隸屬挪威的領地設立了一個科學研究站。該國正在為北極的行動建造一艘巨型破冰船,預計2013年完工,隨後計劃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向北極地區派遣多個科學考察團。

China's ice breaker Xuelong or "Snow Dragon" is blocked by thick ice around the Antarctica during her 25th expedition to Antarctica, on November 24, 2008. An ice detection team was formed on Tuesday to search for new routes due to the thick and condensed ice that stopped the ice breaker. Photo: Xinhua/Photoshot +++(c) dpa - Report+++
中國在破冰船在北極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到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公開表述其在北極地區的發展策略。但有跡象清楚表明,這個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希望在開發北極的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主任崔宏建於溫家寶拜訪歐洲前向媒體表示:"像冰島、俄羅斯、加拿大以及部分歐洲國家這樣的北極地區國家希望能夠將北極佔為己有,或者取得開發上的優先權。但中國所堅持的立場是,北極和月球一樣屬於全球各國。"

學術期刊《能源與安全》援引中國方面的消息稱,中國作為擁有地球上5分之一人口的國家有權開采北極地區的資源。副外長宋濤在溫家寶臨行前強調,中國尊重北極地區各國的主權。希望與包括冰島以及瑞典在內的相關國家在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基礎上加強合作,為北極地區的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作出貢獻。而中國在這方面已經捷足先登:總理溫家寶已經與冰島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同研究開發北極地區。

對敏感環境的威脅

環境保護者對各國日益看重北極地區的經濟利益感到擔憂。目前沒有什麼協約可以保護北極不受商業利益團體的剝削。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本來曾致力於推出一份有約束性的極地守則,而目前這一工作被推延至2013年展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挪威代表埃裡克(Lars Erik)指出,非常有必要出台相關規定,使得該地區不斷增長的航運能夠更加環保。這位自然基金會的海事專家說"完全不能接受這些地方不受環境保護公約的保護,使得商業利益能夠高於在環保方面推出具體規範措施。"

儘管如此,就算北極的冰川都融化了,想在這裡發展航運,開發資源還都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海難或者漏油、漏氣等事故在這個人跡罕至的地方就更加難以得到控制。

勞合社保險公司(Lloyds)最近推出的關於北極地區的報告認同了環保人士的想法。"北極地區發生災難所帶來的後果比其他地區的要嚴重許多。"為了降低風險,各國必須加強在政策執行、風險管理以及極地科學研究方面的力度。

作者:Irene Quaile 編譯:任琛

責編:石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