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在西方筋疲力盡的地方投資

2006年11月7日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於星期日結束,德語各媒體都刊登了報導和評論。南德意志報認為,中國賦予了非洲新的活力:

https://p.dw.com/p/9LQa
等待發展的非洲孩子圖片來源: dpa

「看來非洲人進行了新的定向。過去北方的歐美以援助為誘餌,現在非洲政治羅盤的指針指向北方的時代過去了。非洲人的目光更多轉向東方。非洲廣播電台評論員預言,中國將改變整個非洲大陸的面貌。這番話的正確之處是,北京向撒哈拉以南地區的挺進是冷戰結束以來最大的事件。......

但非洲能從中獲得什麼呢?中國的擴張會怎樣改變這個大陸呢?對此,人們看法不一。西方發出的大多是批評之聲:中國支持蘇丹和辛巴威这樣的非法政權。為了不危及自己的石油生意,北京甚至容忍達爾富爾發生的種族大屠殺。對此發出抗議固然有道理,但這樣的聲音來自那些自己在非洲並非潔白無暇的國家。例如,只要獨裁者有利於美國的戰略目標,美國人同樣奉承這些獨裁者。

中國人確實在非洲建造武器工廠,中國老闆對非洲工人不好的消息也時有所聞。但這些負面報導往往掩蓋了北京賦予活力的另一面。中國人往往在西方公司精疲力盡放棄建設的地方進行投資,他們建公路、橋樑、鐵路和電廠。為了脫貧,非洲需要這一切。而西方並不願意單獨挑起這付擔子。」

西方與非洲漸行漸遠

法蘭克福匯報注意到,為避免援助經費被非洲的腐敗政治所吞噬,西方往往提出政治和財政透明等附加條件,但結果是非洲與西方漸行漸遠。而中國採取了一項更為成功的做法:

「中國看來也估計到,把高額貸款和投資丟給非洲有很大風險,那裡沒有達到安全和商業道德最低程度的要求。但中國人不坐等那裡的政治形勢改善,而是通過市場經濟為自己創造條件。所以,他們在許多合同中同時寫上了一大部分基礎設施由中國公司實施建設的規定。這樣,金錢不會流失,一部分最終又回到自己口袋中。但是,中國人資助並建成了公路和機場,培養了當地的員工。與西方夥伴相比,中國人做得更快、更為廉價。這樣的考量證明是正確的,最近非洲的經濟增長超過了5%。」

柏林日報寫道:「為了從中國向非洲大陸承諾的援助中獲得自己的一份,非洲各國必須向中國人提供好生意。中國總理溫家寶聲稱,『中國的援助是無私的、不與條件掛鉤。』但這最多只是針對人權和環保問題而言。除此以外,中國只從經濟角度看待自己與非洲國家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