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扶貧的成就與農村的社會保障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7月30日

世界銀行五月底在上海舉辦全球扶貧會議以後,中國政府制定了「扶貧上海綱領」,德國的「日報」引用世界銀行總經濟師巴塔薩裡的話說,「中國的扶貧是人類最有成效的範例」:

https://p.dw.com/p/5NGZ
世界銀行貧困線:每天消費低於一美元圖片來源: Bilderbox

「世界銀行把每天消費低於一美元定為貧困線,按照這個標準,中國有四億人口在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中已擺脫貧困。據統計,1990年中國有2.7億人口生活在這一貧困線以下,到2000年時,只剩下一億人了。今年三月,政府公佈的新數字是8500萬。中國的進步將從根本上保證實現聯合國關於2015年之前將全世界貧困人口減少一半的目標。

減少貧困為中國政府的合法性提供了最重要依據。儘管中國有刑訊、限制自由和肆無忌憚地迫害政治對手等情況,但西方批評中國人權狀況的人士不能忽視,北京領導人在人民生存權方面做的事比世界上任何一國政府都多。不過,中國的社會保障仍然落後。巴塔薩裡建議,中國今後扶貧不要再面向村莊和地區,而應面向每個公民。確實,對城市中新生的貧困,中國還沒有做應對的準備。」

中國農村的社會保障也是德國金融時報最近發表的中國農村系列報導中的話題之一。該報在報導了湖南農村缺醫少藥的現狀後寫道:

「建立醫療衞生體系的努力在試驗階段已夭折。去年九月湖南省啟動的項目,今年五月就叫停。由農民、中央和地方政府籌款共同組成的醫療衞生基金沒過多久就用得一干二淨。在富裕的沿海省份浙江和江蘇,一些縣為居民建立了醫療基金,這之所以能運轉,是因為地方政府出錢填補財政漏洞。

7.8億中國農民的養老問題也沒有什麼進展。1992年,中國開始了一個樣板養老項目。1998年之前,有八千萬人登記加入了這一項目。農民向養老基金支付保險金、地方政府給予補貼、中央政府在稅收政策上提供優惠。但是兩年後,近一半參加保險的農民退出了保險,原因是利率下跌以及政府部門貪污公益金。

解決這個問題剩下的時間不多了,因為中國社會在快速老齡化。按聯合國計算,2040年六十歲以上的人將佔全中國人口的28%。華盛頓戰略和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一份報告說,中國在富裕起來之前,可能會成為第一個老齡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