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政府對核軍備的立場

2010年4月9日

周四,美國總統歐巴馬與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簽署了《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後續協議。《新德意志報》發表的署名文章注意到,中國政界和軍界高級領導人都表示歡迎簽訂這一協議。文章分析了中國對核軍備的態度:

https://p.dw.com/p/MrS3
2007年2月在北京舉行的朝核問題六方會談圖片來源: AP

"北京主張限制核軍備、實行核裁軍,認為核大國美國和俄羅斯應首先通過有效協議予以落實,防止太空軍事化。對於中國領導人來說,這一過程也關係到重新確立自己外交和軍事戰略的原則立場問題。必須考慮的問題是,要建成無核武器世界,今天是否還能夠或必須維持現有的'核秩序'。

根據防止核武器擴散條約,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和中國有權擁有核武器。除了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和北韓,其它所有國家都通過條約承諾,只要核武器國家實行裁軍並為非核國家和平利用原子能提供幫助,它們有放棄核武器的義務。

北京現在面臨若干困難決策。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中國領導人必須修改其不干涉別國內政的'神聖'原則。這裡首先涉及到中國對北韓、伊朗和巴基斯坦一直採取的寬容態度。此外,北京很不信任歐巴馬的政策:美國對台軍售、2010年二月歐巴馬會見達賴喇嘛、貿易糾紛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引發的爭執正是現實的問題。在東亞、新加坡和澳洲,美國一直保持著壓倒性的軍事存在。"

談到美國的太空軍事化計劃時:文章認為,"布希政府的遺產現在仍然佔有很大份量","全世界每一百美元的太空費用中,華盛頓的開支佔95美元,而且大多用於軍事項目":

"美國以巨額費用、採用最現代化的手段和方法,繼續執行遏制政策、也就是包圍戰略。直接受害的是中國,因為中國現在受到來自太空的軍事偵察,地面受到美國軍隊的直接和間接包圍。歐巴馬上台後,這一切並沒有任何改變。

但是,由於世界性的金融和經濟危機,全球政治和經濟力量對比發生了變化。中國認為,作為鞏固和平和穩定經濟的大國,它在這場危機中展現了自己的國際實力,這樣的看法有道理。中國的戰略中心仍然是'和平與發展',2010年軍備支出提高到5321億元人民幣並沒有改變這一事實。同時,人們指出,美國2010年軍事預算超過了七千億美元,約為中國的十倍。

北京顯然對減少核武器,通過政治途徑制止核武器擴散以及防止太空軍事化有興趣,並把它與在布拉格簽訂的《削減戰略武器條約》後續協議以及胡錦濤出席華盛頓核安全峰會結合起來。"

摘譯:王羊

責編:葉宣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