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文學作品在德國市場上鳳毛麟角

2009年7月18日

法蘭克福書展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重要的圖書博覽會。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出版商會在金秋十月聚會法蘭克福展覽中心,在那裡推出自己的最新圖書和出版物。法蘭克福書展每年都設一個主賓國,重點介紹主賓國的文學。今年的書展主賓國是中國,那麼德國讀者對中國文學又有幾分瞭解呢?

https://p.dw.com/p/IrpY
法蘭克福書展新聞發布會圖片來源: dpa

中國文化對德國人來說早已不再是令人感到陌生和費解的天書。越來越多的德國人對異國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大學裡選修漢學的人數持續增加,如今,有些中學也開設了中文班。許多人都看過中國電影,瞭解中國的武術,中餐在德國非常走紅。但德國人瞭解中國文學嗎?托馬斯‧曼、赫爾曼‧黑塞以及小說《香水》的作者帕特裡克‧聚斯金德等在中國早已不再是陌生人物。但德國讀者是否也知道某一位中國作家呢?

一位女學生說:「中國作家?我只知道兩三位日漫畫作家,僅此而已。"

在旁邊的一位男士表示:"孔子可以算是一位吧,不是嗎?"

我們不妨再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中國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叫什麼名字?得到的答案還是不知道。

儘管電影演員鞏俐和功夫明星李連傑是德國人熟悉的面孔,但許多人卻從未聽說過高行健這個名字。

漢斯-彼得‧霍夫曼將許多中國圖書譯成德文,並執教於蒂賓根大學漢學系。霍夫曼認為,中國文學在德國的受眾群體非常有限。他說:"從總體上來說,與亞洲文學相比,中國文學在德國文學界依舊保持著異國文學的邊緣地位,當然中國文學與其它亞洲文學間是有區別的。"

儘管德國書店裡出售很多有關中國的圖書,從中國經商行為準則,投資戰略,直到中國的烹調書籍,無所不有,但到目前為止,純文學作品卻鳳毛麟角。

語言是德國讀者必須跨越的障礙之一,否則他們無法享受中國文學。霍夫曼在大學裡開了一個班,為自己的學生介紹高行健的獲獎作品《靈山》,發現學生們在閱讀這本小說時會遇到很多障礙。霍夫曼表示:"班上的學生很難完全理解這本小說,因為書中雖然表現的是當代問題,但其表達方式卻部分是傳統的。而對德國大學生來說,這些問題也不是當今的問題,而是過去的事情,比如有些是德國50年代的問題。"

許多中國出版社將參加本屆法蘭克福書展,這是中國文學進入西方市場的一個機會。120家德國出版社已宣佈將推出新的中文作品,其中包括40部純文學作品和近20本小說集。不過,漢斯-彼得‧霍夫曼不認為,本屆法蘭克福書展將在德國掀起真正的中國文學熱。他說:"不久前,我曾與一位出版商交談過,在過去10至15年裡,他出版了許多中國書籍。他抱怨說,在過去20年裡,沒有人對中國圖書感興趣。無論媒體還是個人都是一樣。現在突然人人開始談論中國圖書,似乎大家都對中國文學感興趣,但我擔心,法蘭克福書展結束後,人們對中國文學的興趣也會隨之消失。"

儘管如此,霍夫曼仍希望本屆書展能吸引更多的德國讀者,使他們瞭解中國文學。本屆法蘭克福圖書博覽會將於10月14日至18日在當地的展覽中心舉行。

作者:Giang Chi-Viet/祝紅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