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海軍活動頻繁: 黃海軍演 出訪緬甸

2010年9月1日

2010年7月底開始的美韓聯合軍演近期將要展開第三波行動,中國軍方於9月1日開始了在東部黃海的軍事演習。而在西南方向的印度洋地區,被稱為中國包圍印度的「珍珠鏈」計劃被賦予了新的內容。

https://p.dw.com/p/P1uJ
美國尼米茲級航空母艦華盛頓不準備參加9月初的美韓聯合軍演圖片來源: AP

顧慮中方反應 美航母暫退演習

中國海軍於上周日(8月29日)宣佈將於9月1日開始在黃海舉行為期4天的軍事演習。有西方媒體報導稱,中方此舉顯然是對美韓繼7月底以來,在這一海域進行的一系列聯合軍演所做出反應。據中國官方通訊社新華社報導,中方的此次軍演是一次常規性的演習,每年舉行一次。與此同時,一名韓國官方發言人星期二在首爾向法新社透露,韓國和美國在黃海公海領域的下一輪軍事演習將於9月5日開始舉行。這也是中國軍方結束同一海域軍演的第二天。此次美韓的聯合軍演為期5天,演習重點是反潛艇攻擊。

美韓軍演雙方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公佈哪些艦艇會參與此次演習。法新社在報導中稱,美國為了向中國表示此次軍演不是針對中國,已經於8月中旬宣佈美國的華盛頓號航空母艦不會參加此次軍事演習。對美軍的這一決定,中國方面反映積極,中新網8月底援引中國軍事學學會副秘書長羅援少將指出,美國放棄派遣航母到黃海參與軍演是內外多種綜合力量所促成,是美方權衡利弊得失後,從自身國家利益考慮所作出的決定。美方這一「不願激怒中國」的舉措,是明智之舉。

潛艇技術成為軍事焦點

美韓的此次演習是今年7月底開始的一系列針對韓國艦艇「天安號」被擊沉事件所組織的軍事演習之一。反潛艇攻擊是此次演習的重點,而幾乎在同一時間,美國華盛頓防務智囊團列剋星敦研究院(Lexington Institute)發表文章指出,中國在建潛艇數量超過了西方國家的總和。而中國科技部和中國國家海洋局8月26日宣佈的一條消息表明,中國造潛艇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品質上也都將面臨突破。這條消息透露,由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完成海上試驗,並在南海海底插上中國國旗。「蛟龍號」此次最大下潛深度達到3759米,而據該潛水器的設計師透露,3000米並不是「蛟龍號」的極限,其設計最大下潛深度為7000米,工作範圍覆蓋全球海洋區域的99.8%。中國媒體《中青線上》在相關報導中稱,「蛟龍號」的軍事意義不容忽視,相關技術很容易轉到潛艇研製上,促進中國開發出下潛深度更大、性能更穩定的潛艇。

西線無新事?

中國軍方不僅在東線用自己的常規軍演與美韓聯合軍演形成對峙局勢。在西南方的印度洋海域附近也同時展開了戰略部署。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的文章稱,中國近年來援助巴基斯坦、孟加拉國和斯里蘭卡等國家進行港口建設,印度的戰略專家將這一系列行為視作在「印度後院」打造包圍印度的「珍珠鏈」計劃。

這一在中國倍受爭議的「珍珠鏈」計劃於近日又多了一個內容。8月29日,中國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廣州」艦抵達緬甸仰光迪洛瓦港。中國官方媒體將此次拜訪稱為加強中緬傳統友誼的友好訪問,而印度方面對此反應敏感。《印度快報》8月31日刊載了題為「緬甸海港首度迎來中國海軍」的文章,稱緬甸對於迎來中國海軍的友好訪問歡聲不斷,而一些印度軍事觀察家卻將迪洛瓦港視作中國為進軍印度洋所串聯的「珍珠鏈」上的又一顆「珍珠」。 文章也列舉了中國的立場,稱中國在印度洋的利益不斷增長,需要保護海上交通線的安全,以便保證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能夠供應於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

作者:任琛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