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的氣候保護搞「一國兩制」

2009年11月20日

中美兩國領導人認為現在商定有約束力的氣候協議已不現實,德媒認為這一訊號有嚴重的破壞作用。在中國考查的德國記者據看到的現象比喻說,在氣候保護方面,中國在搞「一國兩制」。

https://p.dw.com/p/Kbah
沈陽即景圖片來源: AP

《每日鏡報》:遠東氣候訊號有嚴重破壞作用

中美兩國排放的溫室氣體超過了全球排放總量的三分之一,但兩國元首認為,在聯合國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召開前三個星期,商定具有約束力的氣候協議已不現實。《每日鏡報》認為,"從遠東傳來的這一訊號看來具有嚴重的破壞作用":

"在排放溫室氣體最多的國家,雖然政府想保護氣候,但在何時及以何等速度減排的問題上卻不願接受協議約束。在另一個國家,居民為了維持浪費的生活方式比任何國家都無所顧忌地燃用石油、天然氣或煤炭,其政府也想消除地球這一溫室面臨的混亂狀況,但遺憾的是它不能貫徹自己的想法。

「為簽訂氣候保護新條約進行的鬥爭之所以如此毫無結果,是因為參與的各方仍然認為,這件事關係到分配經濟負擔的問題。能源、汽車、水泥和冶金工業的佔有者成功地推銷了他們的謊言,說什麼為保護氣候進行行業改造將導致許多就業崗位流失。實際上,無數調查研究表明,結果正好相反。

「為擺脫對含碳資源的依賴而大量投資新技術的國家和企業在這些新領域創造的職位將多於舊領域失去的職位。開發可再生能源、改善生產過程和改造現有建築現在已成為勞動市場的最重要支柱之一。

「此外,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將急劇上漲,金融危機開始後的價格下跌起了誤導作用。甚至以樂觀著稱的國際能源署也預計,明年的需求將超過供給,推動價格上揚。所以,華盛頓和北京使氣候保護剎車是一項戰略錯誤。它們把不可避免要做的事推遲得越晚,就會落後得越遠。"

《柏林日報》:中國氣候保護「一國兩制」

《柏林日報》記者走訪新疆時看到風力發電園內風力渦輪在飛速運轉,而附近的無數磚瓦廠卻在大量排放黑色煙霧。所以該報把中國的氣候保護稱為"一國兩制":

"在人民共和國,保護氣候和危害氣候並立,中國產生的溫室氣體最多,但對新能源的高投資也創造了記錄。一些中國企業在開發最先進的環保技術,而另一些企業中老掉牙的設備卻仍然在運轉。雖然政府通過法律要求轉向可持續發展,但廣大地區並不認真執行。

「2020年之前,中國政府準備為擴大可再生能源支出折合三千億歐元的資金。此外,還有私營經濟界的投資,這樣效益可提高數倍。2020年之前,中國至少要生產20兆瓦太陽能,是今天的二百倍。風力發電的能力將從目前的12兆瓦上升到一百兆瓦。這一擴張不僅侷限於中國國內,國際非營利的氣候組織大中國區總裁吳昌華說,'氣候保護和環境保護技術將成為中國的一項出口工業'。今天,中國已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和風能設備生產國。"

摘譯:王羊

責編:樂然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