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社會潛在的不安定因素

2006年1月30日

200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額高達18兆元人民幣,超過了法國。中國的外匯儲備升至8189億美元,名列世界第二。南德意志報的一篇署名文章充分肯定中國取得的這些經濟成就,但也指出中國地區發展不平衡,內地及農村大片地區仍然貧窮落後,這也正是中國社會潛在的不安定因素:

https://p.dw.com/p/7sDn
貴陽的垃圾場上:父親在拾荒,兒子在一邊吃飯圖片來源: dpa

「過去幾年,東部沿海繁榮經濟中心的人們達到了相當富裕的程度。很短時間內,形成了一個富裕的上層社會。他們是億萬富翁,住在大理石建築物組成的封閉式小區內,成了范思哲、法拉利等西方奢侈商品生產廠家的戰略市場。

中國年輕的中產階層也過著滿意的生活,他們到國外渡假,住在有空調的高層建築內,汽車已不再是他們財富的象徵。沒有農村的貧困,中國的富人不會生活得這樣好,他們中間有真知灼見的人也知道這一點。只有這樣,他們才能雇傭廚師、傭人和司機。一億五千萬人中國農民離開了土地、作為民工進入城市找工作。他們在工廠和建築工地做苦工,換取最低薪水。

城市居民比較富裕,是因為其他人生活在貧窮之中。中國的經濟奇跡及億萬富翁的生活建築在對農村居民的剝削之上,貧富差距成了中國的嚴重問題,現代化過程中的輸家舉行的暴力抗爭和示威活動在增加。中國國家媒體也公開說,今後五年內,貧富差距將達到『紅色』的報警級別,然而它們並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

新蘇黎世報也注意到中國近年來城市與農村、沿海與內地的收入差距在繼續擴大。美國副國務卿佐裡克上周訪問北京期間,曾與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白崇恩討論了這個問題:

「中國方面否定了西方常見的說法,即收入差距的擴大是造成中國農村地區日益不安定的主要原因。去年估計發生的七萬四千次抗爭活動更多反映的是許多農村居民對地方腐敗幹部為所欲為地佔用土地的不滿。討論得出的看法是,與同一緯度的地區相比,作為經濟發展的必然和自然後果,收入上的差距在中國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

但討論會的參加人注意到,與八十年代的發展相比,農村地區已明顯失去了經濟增長的動力。據統計,中國政府在扶貧方面的進步都是八十年代取得的。九十年代時,由於政府對金融系統的影響增強,農村居民從事企業型活動的可能性顯然減少,其後果是農村居民大量流向城市工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