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Chi3007 Panda in Bayern

2009年7月29日

今年7月中旬,"自然影像"國際自然與動物電影節在中德交流史上首次把德國和中國的紀錄片電影人聚集在一起,討論與電影和環保相關的話題。在為期兩天的討論會上,來自中國紀錄片委員會的代表與德國巴伐利亞電視台的電影製作人和編劇就如何讓環保理念植根於紀錄片領域進行了意見和經驗交流。

https://p.dw.com/p/IyHA
電影節上到處可以看到「中國國寶」大熊貓的海報圖片來源: AP

在巴伐利亞的森林中,非同尋常地響起了中國人的聲音。幾天來,在這個叫做瑙伊什諾的巴伐利亞小鎮裡,到處都能看到"中國國寶"大熊貓的海報。這一活動的組織者拉爾夫‧托姆斯也是名為"自然影像"的國際自然與動物電影節的創始人,今年已經是他在巴伐利亞國家森林公園舉辦的第八屆電影節了:"我們把中國的大熊貓帶到了這裡,今年我們還有一個中國代表團在這裡做客。在德國的歷史上,我們首次把德國與中國的電影人聚集在一起,讓他們有機會就以自然、動物為主題的電影製作共同進行探討。"

因此,本屆國際自然與動物電影節上,不僅有30部電影參加以自然為主題的電影"奧斯卡獎"角逐,還有一系列來自中國的紀錄片展出播映。中方代表團成員、中國廣播電視協會紀錄片委員會秘書長貢吉玖表示,中國電影人最近對紀錄片產生了巨大興趣,中國每年製作100多部電影紀錄片,所以希望把中國的作品也介紹給德國觀眾。

而在電影創作環境和條件方面,作為中國電影人,貢吉玖秘書長也毫不掩飾他們對德國同行的羨慕之情,他說:"我們發現德國電影製作人有充足的資金,這樣他們就有充裕的創作時間,在拍攝自然紀錄片時,就可以長時間地等待最佳鏡頭的出現,也可以拍攝更多細節景象,而這些對於觀眾來說,恰恰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而對於德國觀眾來說,中國自然紀錄片的錄製方式還是相當特別的。國際自然與動物電影節主席拉爾夫‧托姆斯本人去年也在中國參加了一個自然紀錄片電影節。在談到中德兩國電影人在拍攝自然和動物主題紀錄片時採取的不同視角時,他說:"我想我們中國的同行在拍攝的時候仍然具有很強的以人類為中心的意識,而動物界或者說整個自然界對於他們來說可能只是作為一個展示矛盾的放映屏,比如人類對樹木的過度砍伐造成了水土流失,最終造成居住在那裡的人們缺乏水源,而這又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什麼……也就是說,人類還是扮演主體的角色。這次在我們電影節上映的一部紀錄片是關於長江的,我們從中可以看出保護自然,保護水源的願望,但是我覺得德國電影人會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

正是由於兩國電影人拍攝和處理角度不同,中國電影製作人和編劇非常感興趣,他們的德國同行是怎麼工作的。這次討論會不僅僅旨在促進兩國電影人關於專業電影話題的交流,而且還希望就環境、自然和氣候等話題建立起長期的合作和經驗交流機制,共同探討媒體如何通過吸引人的方式來向公眾傳達人類在這些領域面臨的挑戰和解決途徑。


作者:Ivo Maruczyk/雨涵

責編:謝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