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製造」的高科技主要依賴外資

羅澤2005年7月15日

中國現在成了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額提高了30%以上,增加至1770億美元。歐盟去年同中國的貿易逆差將近為700億美元。由此引發的貿易爭端是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為期四天的中國之行中涉及的問題之一。

https://p.dw.com/p/6v7W
市場裡的海爾洗衣機圖片來源: AP

中國和歐洲之間的經貿關係越發展,雙方之間的貿易衝突就會越多。最近發生的貿易爭端人們恐怕都還沒有忘記:由於擔心中國紡織品大量湧入市場,義大利、葡萄牙和法國要求歐盟委員會採取行動。布魯塞爾稱,歐洲紡織行業大約有250萬就業崗位受到威脅。

經過數月之久的拉鋸戰,中歐雙方終於在上個月就一個寬限期達成妥協。2007年之前,中國紡織品製造商出口產品的數量每年只能遞增8%至12%,以使歐洲紡織品製造商有個喘息的機會,並進行結構改革。在全球化的時代,歐洲在廉價產品市場上幾乎沒有生存之地,對此大多數政治家早晚都得適應。但現在的新情況是,中國在汽車製造領域也試圖佔領歐洲市場。

上周,首批200輛來自中國的陸風越野車在荷蘭登陸。秋季,相當於賓士E級的轎車品牌「中華」也將以不足2萬歐元的售價在布萊梅港登陸。

在經濟衰退的年代,不少顧客都會好好想一想,是否會僅僅因為產品上印著「中國製造」就拒絕一個便宜30%至50%的產品。華晨汽車出口部經理劉元說:

繼過去數周聳人聽聞的公司收購案之後,歐洲市場也對中國逐漸成為技術大國這種上升態勢出現恐慌。但分析人士警告說不必歇斯底里神經緊張,中國雖然有能力將太空人送入太空,但DVD機或雷射列印機的晶片這樣的產品當地企業還造不出來。

另外幾乎沒有人知道,中國出口的高科技產品中近85%的產品都是由中外合資企業生產的。雖然中國企業過去數年提高了在個人電腦和行動電話領域的市場份額,但關鍵零件,如半導體晶片,仍然依靠進口。這導致中國過去數年在高科技產品領域的貿易逆差不斷上升。中國經濟季刊的發行人亞瑟.克勒貝爾說:

「仔細研究一下中國高科技出口產品就會發現,大約只有16%,也就是少於六分之一的新價值是在中國創造的。此外,中國出口的產品確實仍處於低端技術產品,自主研發產品的份額非常有限。」

兩個因素制約了中國進入高技術時代: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和投資問題。其它小國由於薪水支出增長過快,不得不以產品的高價值為目標。而中國則與之不同,中國企業未來仍將得益於低薪水支出,這無法激發經營者向科研領域投資的願望。

中國企業目前面對的最直接的問題是缺乏資金,因為他們只有很少的利潤可用於操作。也就是說,即使他們想向科研領域投資,也常常缺乏經費。

雖然中國政府投資載人航天這樣的形象工程,但從整體上來說,政府向科研領域投資太少,科研投資僅佔國民生產總值的1,3%,西方國家通常為2,5%,其中用於基礎理論研究領域的投資在全部科研投資中僅佔不足6%的比例,而在西方國家則佔到20%。

中國企業是否能在未來10至15年內豎立改革創新的形象取決於外國投資者提供的技術轉讓多快能結出成果。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