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音樂家獻藝波昂貝多芬音樂節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10月1日

為期一周的「樂隊校園」活動是2004年波昂國際貝多芬音樂節最閃光的節目之一,北京中央音樂學院青年音樂家們正是本次音樂節冉冉升起的新星。9月23日,他們將中國作曲家秦文琛受德國之聲委託創作的交響樂「五月的聖途」以及古典音樂大師貝多芬和李斯特的作品獻給了波昂的觀眾。

https://p.dw.com/p/5dmG
波昂的貝多芬塑像圖片來源: Internationales Beethovenfest Bonn

曾經在德國埃森著名作曲家尼古勞斯.胡貝爾的指導下學習作曲並獲得碩士學位的秦文琛將東方式的音色和陳述方式與西方的配器相結合。近15分鐘的作品中廣泛應用了蒙古長調般的長氣息以及西藏和蒙古喇嘛教音樂中佔有相當份量的單音,用不同的速度、節奏以及離分音加以處理,賦予了作品命運交響曲般強大的能量和張力。

遠道而來觀看演出的作曲家鮑曼深受作品的感染。他說:「五月的聖途顯然採用了西方的思維方式。它不拘泥於某個模式,讓人無法預見力度的變幻。聽眾時而面對一個空靈的境界,時而又感受到停滯與壓抑。這讓我不由自主地將注意力更加集中到作品要表達的中心問題上,也就是宗教、被壓迫民族以及人的命運。」

深刻的主題在中國音樂家專注投入的演奏中得到昇華。這些來自中國著名音樂學府北京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生們年紀不過20歲上下,在著名指揮家胡詠言以及學院老師們的指導下,這些中國的音樂新秀們投入了最大的熱情。胡詠言指揮稱與學生們的合作是他最愉快的一次經歷,和指揮一支職業樂團不同,學生們的熱忱,活力和激情讓他感動。在一次又一次的排練中,學生們對作品的理解越來越深入。第二小提琴手李曦說:「我們非常喜歡這部作品。其實它只寫了一個音,沒有和聲,但通過這個音的不斷變化和配器,把這個曲子演繹得非常色彩斑斕,形象,表現出非常高的人文氣息,非常虔誠。「

抱著對音樂最純朴,最真實,最虔誠的熱愛,中國的音樂家們將「五月的聖途」帶到了西方音樂的發源地,帶到了他們最崇敬的音樂家貝多芬的故鄉,一片他們嚮往已久的神奇的土地。青年樂團不僅獻上了貝多芬第四交響曲,還與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李雲迪合作演出了李斯特的第四鋼琴協奏曲。

李雲迪目前正在德國漢諾威深造。在他看來,鋼琴好比一隻筆,精湛的演奏技巧只是藝術表現必不可少的手段,而中國的音樂家更需要通過瞭解西方的社會與文化汲取養料,學習如何深刻地表現作品的內涵,他說:「作為新的一代,有那麼多老一代演奏過這些永垂不朽的作品,你不應該只作為一個轉述者,而是一個再創造者。這種創造必須基於你對作曲家和他生活背景的深刻的認識,產生共鳴和同感,才會演奏好一個曲目。」

貝多芬音樂節正是為年輕的中國音樂家們打開了這樣一扇文化之窗。他們不僅通過音樂與觀眾交流,還親身感受到德國的風土人情。在近十天的德國之行中,80多名樂隊成員分散住在波昂市民的家中。這是他們第一次和外國朋友如此親密接觸,親身感受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的另外一種生活。

而對有著十幾年海外音樂生涯的指揮家胡詠言以及在德深造多年的作曲家秦文琛而言,「海歸「的目的就是要借鑑西方,推動中國自己的音樂事業。胡詠言嚮往著中國擁有國際標準的頂級樂團的那一天,為此,他正在為創辦一所「樂隊學院「進行著緊張的籌備工作。

秦文琛也為自己定下了新的起點,藝術就是超越,就是不斷的創新。他希望中國作曲家不僅在東方與西方之間找到一個結合點,還要從中國的傳統藝術裡找到非常有意思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