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主編的話:紀念之日

Alexander Kudascheff2015年5月7日

70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終結。德國之聲紀念這一事件,並提供解釋,德國如何從戰爭的廢墟一步步發展到今天的樣子。

https://p.dw.com/p/1FMPA
BdT Deutschland Jahrestag Befreiung Buchenwald
圖片來源: Reuters/K. Pfaffenbach

(德國之聲中文網)1945年5月8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結束。6500萬人成為戰爭亡靈。德國人視這一戰爭的結束為一次失敗,—儘管在延續了整整6年、死去了父、子和兄弟之後,很多人對戰爭終成往事,感覺輕鬆。經歷了多年空襲後,城裡人又可以正常呼吸了。但對絕大多數德國人來說,5月8日是失敗之日。尤其對那些不得不在戰俘營聽憑命運擺布的士兵而言,更是如此。部分士兵很快被釋放,其他人則在蘇聯勞動營內不得不呆最長10年之久。對盟軍—俄羅斯人、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波蘭人、荷蘭人、加拿大人、比利時人來說,5月8日這一天卻是希特勒德國無條件投降日,是勝利之日。還有「第三帝國」的犧牲品:猶太人、同性戀、辛提和羅姆人、共產主義者、社民黨人、自由派人士、阿道夫‧希特勒的公開或秘密的反對者。—對他們來說,1945年5月8日是解放日,—從集中營、監獄、地下生活中獲得解放。

Kudascheff Alexander Kommentarbild App
德國之聲主編Alexander Kudascheff

思維轉變

1985年5月8日。時任聯邦德國總統理查德‧馮‧魏茨澤克(Richard von Weizsäcker)首次公開說出了很多人雖已感到、甚至清楚知道的一點:5月8日雖是失敗之日,但客觀看,它也是解放之日。不管願意與否,德國人擺脫了納粹專制,擺脫了阿道夫‧希特勒和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擺脫了猶太人屠殺的驚懼,擺脫了害怕。戰爭的結束也終結了殺戮,—不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集中營。德國是被打敗了,但就在數年後,在經歷了希特勒獸性時代的驚懼和夢魘後,德國得到了在自由和民主制度下生活的機會。至少在西部地區是這樣。在東部地區出現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一個沒有民主權利和自由的蘇聯的「兄弟國家」。直至1990年,兩個德國重新統一。

新的自我意識

2015年5月8日。戰爭結束70年。今天,重新統一的德國是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國家之一。它的民主政體、它的注重社會性但經濟上極成功的發展模式具有全球吸引力。十年來,它也意識到了,世界在看著自己,在歐洲承擔領導角色,在世界上發揮重要作用,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順便指出,這一角色很少情況下是軍事上的—雖然目前也已包括這一點,而首先是政治和經濟上的。德國不張揚,但還是越來越自信,也因此受到批評,多少有些刺痛注重尋求共識的德國人。不過,他們將學會如何應對。

Bundeskanzleramt Symbolbild
德國總理府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 Zinken

終結和奮起

5月8日之際,德國之聲回憶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令人發指的死亡的結束。我們報導時代的見證者們對戰爭及戰爭結束的感受。但是,70年後,我們也將目光投向我們的國家,觀察它的發展之路。看看它是怎麼處理記憶漸漸淡化這一現象的;看看,這是不是一種與歷史打交道時的正常現象,因為,時間在逝去;看看,德國人今天是不是依然視這一天為解放之日,—首先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觀點。對5月8日的回憶讓我們把目光投向當年的德國,但更讓我們關注今天的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