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人工集魚裝置是漁業的未來嗎?

Suzanne Krause2008年7月31日

人的慾望似乎永無止境,人的發明創造力似乎也無止境,比如說,漁業專家就發明了所謂的「人工集魚裝置」,英文簡稱FAD,用來大規模圍捕銷路旺盛的鮪魚。然而,環境保護學者卻發出警告,認為這種人工集魚裝置很可能是生態陷阱。德國之聲記者採訪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Enue
德國東北羅斯托克漁港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ZB

生態陷阱指的是人類或有意或無意設置的吸引特定動植物的空間,看上去似乎為這些動植物創造了更好的條件,但實際上卻對它們產生了負面影響,比如不適合動物覓食或繁殖後代,以至於長久下去會使被吸引的物種絕跡。比如說體格較大的飛禽,沒有飛到樹梢,而是飛到高壓電線桿上,因為這樣可以看得更遠更開闊,但它們展開的雙翅卻很容易同時碰到電線而觸電身亡。對這些飛禽來說,高壓電線桿就是一個生態陷阱。

在海中,鮪魚鱼群喜歡聚集在漂流的物體下或游動的大生物周圍,比如說樹干、廢棄漁網或者是海豚、鯊魚等。科學家們至今都無從解釋這一現象,但捕魚業卻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利用這一現象。他們在海上放出浮游的扁平物體,吸引魚群,上面裝有無線電浮標,以便漁船確定其方位,這就是所謂的"人工集魚裝置",英文簡稱FAD。一旦確定目標,漁船便以圍網作業方式,把聚集在人工集魚裝置下的鮪魚一網打盡。日本的木魚干生產廠家就特別青睞利用人工集魚裝置捕獲的鮪魚,因為他們知道,和自由魚群相比,這些魚的脂肪少,好加工。

法國環境發展研究所(IRD)的科學家們希望瞭解這種作業法是否會影響鮪魚鱼群。他們花了兩年時間,跟隨遠洋漁船,測量所捕獲魚的胸圍和生長情況,察看其胃裡有多少食物。他們發現,在聚集在人工集魚裝置下的魚和自由魚群的魚之間存在一定的差別。負責該項目的加埃特納(Daniel Gaertner)介紹說: "聚集在人工集魚裝置下的熱帶鮪魚,它們的脂肪確實比自由魚群的魚要少。一般來說,它們胃裡的東西也少,表明食物不足。而且,它們長得也慢。此外,我們還跟蹤了魚群的洄游路線,發現兩群魚的路線不一樣,聚集在人工集魚裝置下的魚,其洄游路線要長得多。可以說,這些裝置就像陷阱,引誘魚群脫離它們的正常路線。"

按科學家們的說法,這些人工集魚裝置對鮪魚具有磁性作用:鮪魚认准哪個集魚裝置就"死心塌地",即便這個裝置漂游到不那麼適合鮪魚生存,意即食物來源不足、水中含氧量不足的地方也跟蹤不放。而且,加埃特納他們也特別證實了其他學者多年前就觀察到的一個現象。他說: "上世紀90年代以前,自由魚群往往是由好幾種鮪魚组成的,而且大部分是幼年魚。但自從人工集魚裝置法急劇增加以來,多品種的自由魚群越來越少,現在基本上是一個自由魚群只有一個品種,而且都是成年魚,幼年魚顯然都匯集到集魚裝置下了。"

據世界糧農組織統計,2006年,全球共捕撈460萬噸鮪魚,其中近一半是鰹魚。如今,70%的鰹魚都是靠人工集魚裝置捕撈的。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為避免鮪魚捕撈過度,國際漁業組織就做出規定,每年有三個月禁止使用人工集魚裝置圍捕鮪魚。雖然,加埃特納並沒有特別指出這種裝置就是生態陷阱,因為人們對鮪魚的自然死亡率還瞭解甚微,但他認為,跟隨人工集魚裝置的魚,其普遍狀況較差,想必會造成具體的影響:壽命低、繁殖率低。

儘管如此,加埃特納並不是一概反對人工集魚裝置法,而是對近20年來這種方法的應用數量急劇上升表示反對。他說: "在某些遠洋海域,人工集魚裝置法是捕撈一定品種,比如說鰹魚的唯一有效的方法。但是在近海漁場就不應當採用這種方法,因為那裡主要是幼年鮪魚活動的地方。假如它們被集魚裝置吸引,漂流到生存條件不利的海域,那這種捕魚作業法就會成為生態陷阱。如果漁業生產行業能夠更慎重地使用人工集魚裝置,就很有用了。"

然而,生產廠家的慾望無止境,消費者的慾望顯然也無止境。據科學家們估計,今天,全球60%的魚類就已經因為捕撈過度而受到威脅。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