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今天你堵在哪裡?」

2010年5月13日

如今每六個中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持有駕照。也就是說,全中國有兩億多人可以駕車上路,僅2009年,駕照持有人就劇增2200萬。《世界報》駐北京記者在報導這一汽車工業的好消息時,也注意到汽車大發展給中國城市交通帶來的亂象:

https://p.dw.com/p/NMhC
北京街景圖片來源: AP

"中國人大的一個委員會四月底得到結論說,汽車的興旺造成1800萬人口的北京出現交通梗死。兩年時間內,交通堵塞的平均時間已從每天三個半小時增加到五小時。2008年1月,北京允許上路的小汽車有320萬輛,現在已達到420萬輛。每天還有兩千輛新車上牌。博友們寫道,中國傳統打招呼的用語'吃了嗎?'已消失在汽車輪子之下,北京人用手機互致問候時問的是:'你堵在哪裡?'

與北京不同,上海一開始就限制私人開車。自1994年以來,上海拍賣汽車牌照,每月只允許數千輛新轎車上牌。儘管有二千萬居民,上海仍然能使汽車保有量限制在160萬輛以下。四月份,上海市允許8500輛汽車上牌。平均每個車牌的拍賣價格創下了折合4700歐元的記錄。

其它城市現在也拉下了制動閘。十月至十二月廣州亞運會期間,這座城市的140萬汽車出行將受到限制。亞運會結束後,廣州也許還要保留部分禁令。華中城市武漢也車滿為患,地方報紙報導說,'平均每分鐘賣出一輛,2010年第一季度共賣出150,900輛'。最晚到夏季,這座850萬人口的城市將有一百多萬輛汽車。

但是,現在已有跡象表明,汽車的興旺有可能減退,原因不僅是交通堵塞和買車人感到失望。2010年頭四個月,中國的汽車銷售商首次報導有一百萬輛汽車積壓滯銷。中國的經濟學家認為,這是因為政府的補貼政策現在就已經使未來對汽車的需求達到飽和的緣故。"

從合作夥伴到競爭對手

為了應對國內市場可能收縮的前景,中國的汽車製造廠家把目光轉向國外。這些廠家大多與西方廠家合資經營,所以合作夥伴成了競爭對手。《柏林日報》以上汽集團為例寫道:

"2005年,作為中國最大的汽車製造集團以及德國大眾和美國通用的生產夥伴,上汽購買了英國破產汽車製造廠家羅孚公司的技術。由於中國人不能使用'羅孚'的名稱,2007年以來他們一直把自己的汽車稱為'榮威',而且很有成效。去年共銷售75,000輛中檔轎車,幾乎是前年銷量的三倍。

今年一月,上汽宣佈準備使英國伯明翰的原羅孚公司工廠重新投產,為歐洲市場生產羅孚牌號的汽車。所以,大眾公司在上海的經管人員抱怨上汽越來越多地抽調合資企業中的優秀工程師從事自己的開發項目,也就不足為奇了。"

編譯:王羊

責編:洪沙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