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何清漣:中美兩國媒體在災難中扮演的角色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9月20日

本來,中美兩國媒體性質不同,其社會功能難於比較。但最近美國因「卡特裡娜」颶風導致的災難,卻至少讓人看到了兩國媒體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表現很不相同。這種不同反映的是兩種政治制度的巨大差別。

https://p.dw.com/p/7CG6
布希在新奧爾良發表電視講話圖片來源: AP

美國媒體的報導除了現場災難實況之外,著重於反思這場災害中政府的失職之處,討論「誰應該為新奧爾良的悲劇負責」。路易斯安那州州長布蘭科和新奧爾良市長納金的應對失策是媒體反復批評的重點。這兩位地方行政首腦在執行市民大規模撤離計劃上表現出來的無能被媒體批評為「美國的恥辱」:一年前,該州與新奧爾良市就制定了一個以30萬人被洪水淹沒為假想前提的計劃,而這一計劃在這次救災中卻未能啟動,完全成了紙上談兵之術。在州政府應該向聯邦政府求援時,該州州長卻一直沒採取行動,導致更為嚴重的後果。儘管此次災難布希政府並無太大的責任,因為按照美國聯邦法律,沒有州長的首肯,聯邦政府沒有權利干涉州內事務,即便處於緊急狀態之下也是如此。但即使如此,媒體也毫不留情地批評了布希與聯邦政府,從各個角度檢討美國政治與社會政策的缺失,比如窮人不肯撤走,是因為沒有錢;而窮人之所以沒有撤走的財力,則是美國社會政策欠公平──雖然美國的社會政策其實並不像批評者說的那樣糟糕,但這種批評有助於美國政府反思許多問題。

所有這些,總讓人聯想到中國媒體在2003年SARS襲擊中國時的表現,因為兩國媒體在面對天災時,其實都是面對本國政府的政治責任缺失。而兩國媒體的表現差異,反映的正是民主國家與專制國家的不同。

SARS來襲時,只有廣州的《南方都市報》在疫情初起、不明就裡的情況下,報導了幾條消息,但立刻被中國政府封殺。疫情雖然每天在加重,但媒體卻保持可恥的集體沉默,直到後來國際媒體爭相報導,SARS蔓延成世界性恐慌之時,中國媒體才在政府的授意下「出擊」,並且還是沿襲中國媒體一成不變的那套「拿著喪事當喜事辦」的思路,將負面報導硬是給變成表彰政府的正面報導:眾媒體每天都熱情讚揚中國政府如何關心人民,在救治患者上如何為病者免費服務,並提供各種方便與關懷,各級領導如何戰鬥在抗SARS的第一線,並配上中央領導如溫家寶親臨病房探視的「現場新聞照片」。至於政府有意隱瞞疫情,錯過防治的最好時機,造成病情蔓延,最後禍延鄰邦這一事實,在中國媒體上根本找不到只言片語相關敘述,更遑論對政府的批評與指責。在中國媒體的集體合唱聲中,中國人民彷彿要感謝SARS的來臨,因為有了這場天災,才讓中國人民看到了本國政府的英明決斷,看到了中國共產黨大智大勇,團結全國人民打贏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SARS從何而來?中國媒體還給出了一條怪異之極的消息:「SARS──美台策劃的對中國的恐怖襲擊」的文章,該文章羅列了各種「證據」,說明SARS是美國與台灣製造的生化武器,SARS之所以在中國肆虐,「是美國與台灣精心策劃的一次對中國的生化恐怖襲擊」。而外國媒體對中國政府在處理SARS疫情時的失職,亦被解釋成「任意將一場天災向中國社會任何層次的惡意引申」。

兩國媒體在促進社會進步方面所起的作用,孰優孰劣,已經無需解釋。

作者來稿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