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俄羅斯"矽谷"能否召回人才?

2010年6月25日

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計劃在莫斯科郊區的斯柯爾科沃(Skolkovo)打造俄羅斯"矽谷"。然而,過去數十年,成千上萬的科學家離開俄羅斯或獨聯體,定居其他國家,他們願意回到故鄉的懷抱嗎?

https://p.dw.com/p/O2re
梅德韋傑夫參觀「矽谷」公司圖片來源: AP

高漲的油價和天然氣價格長年為俄羅斯帶來高收入。但是,近年來世界趨勢朝向節能科技與新興能源發展,世界經濟危機也使俄高層警醒,認識到,俄羅斯終究落後於發達國家,再不能憑仗手中握有的自然資源來維持經濟。

俄羅斯政府現正致力於制止人才流失,主動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俄總統梅德維傑夫於四月表示,國家無法綁住任何人,但一定要想辦法留下人才。斯柯爾科沃的科技研究中心即將動工,他冀望俄羅斯"矽谷"可以達到吸引人才的目標。

事實上,從俄羅斯及其他獨聯體國家外流的研究人才使德國等國家受益不少。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DAAD)中歐/東歐/獨聯體部門主任布裡施(Benedikt Brisch)指出,損失高素質的自然科學家和工程師,對俄羅斯造成不小的傷害,數學、軍事、天文與核能等領域,都是俄羅斯過去,甚至現在的強項,然而,人才不斷出走至美、英、德等國。

許多來自俄羅斯或獨聯體的年輕人,現正在外國留學或研究,他們顯然不急著回家。35歲的勒伊(Viacheslav Lel)在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完成學業,主攻熱力學的他,目前任職於德國的亞琛工業大學。他說,"如果在俄羅斯工作,想必會很有意思,不過我現在在德國的工作也相當有趣。我離開俄羅斯之前,想要使用好的研究器材是很困難的。我的工作主要是熱能轉換的實驗,需要好設備才能得到新的成果,在亞琛,這就不成問題。"

關鍵是條件

自吉爾吉斯-俄羅斯斯拉夫大學(the Kyrgyz-Russian Slavic University)畢業的吉札圖林娜(Gizatulina)今年30歲,也曾在法國圖盧茲和德國曼海姆讀書,最後決定留在德國,目前在波昂馬克斯普朗克學會(Bonner Max-Planck-Institut)從事研究。她說,與具備相同教育基礎的人共事,是自己選擇工作地點的必要條件之一。她覺得,目前,只有這裡的工作同她的知識背景最吻合。她認為,在故鄉吉爾吉斯斯坦根本沒有相同水準的研究機構。

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克裡沃博科娃(Tatyana Krivobokova)教授,現在德國哥廷根大學任教,她認為在德國工作的好處之一在於政府願意資助學術研究。她指出,這裡的教學工作並不會帶來太重的負擔,此外,她可以有非常充裕的時間和金錢預算分配給研究活動。

只要工作條件與德國相當,吉札圖林娜和克裡沃博科娃或許也願意回到故鄉、或者到斯柯爾科沃研究中心工作。不過亞琛工業大學的勒伊對俄羅斯"矽谷"計劃持懷疑態度,他說,這個計劃備受爭議,能不能實現都還是個問題。

德意志學術交流中心的布裡施表示,在俄羅斯"矽谷"計劃提出之前,由於俄羅斯經濟的快速成長,已有不少人遷回,但前幾年的經濟危機使人心再度轉向,許多科學家仍選擇留在國外,繼續觀望情勢變化。

作者:Vyacheslav Yurin/編譯:吳予

責編:凝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