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法律

僅具警示性的裁判文書公開上網?最高法新舉措引質疑

2024年1月22日

"中國裁判文書網"自2013年開通以來,累計收錄1.3億篇裁判文書,被官方稱為司法公開的成就。然而,近些年來更新變少,與此同時,最高法還宣佈要另建資料庫,引發中國國內外法律界的憂慮。

https://p.dw.com/p/4bXlE
Recht und Gerechtigkeit in der Volksrepublik China
開通十年的中國裁判文書網,更新越來越少了圖片來源: PantherMedi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自2013年起,中國最高法院開始在「中國裁判文書網」公佈裁判文書。同年,最高法發布規定,除特殊情況之外,各級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文書都應當在網路公布。

中國官方媒體稱,"裁判文書網"是全世界最大的裁判文書庫,十年來累計公開1.3億篇裁判文書,被視為司法公開的標誌性成就。然而,近年來每年公開數量下降。2023年11月底,最高法發通知稱,將另外建立"全國法院裁判文書庫",擬於2024年1月上線,"支持全國法院幹警在四級法院專網查詢檢索裁判文書"。

裁判文書網是公開的,而新的"裁判文書庫"看似僅限內部使用,這一消息傳出,引發法律界的不安。

律師實名舉報最高法院長

據美國之音報導,北京雙北律師事務所的王雅軍律師隨後實名舉報最高法院長張軍在裁判文書網上公開問題上涉嫌玩忽職守。報導稱,王雅軍也在社群網站发布了舉報信,但在六小時內被屏蔽。

德國之聲在網上找到一份署名王雅軍、日期為2023年12月17日的舉報信截圖,其中寫道,裁判文書網近幾年來已經減少更新,而新建的資料庫如果不共享,那將是司法公開的倒退。院長張軍負有領導責任。

舉報信中同時指出,《民事訴訟法》和《刑事訴訟法》也規定,法院應公開生效的裁判文書。

最高法回應未消除疑慮

12月22日,最高法回應稱,新建的案例庫"當然要向包括專家學者、律師、當事人等在內的社會公眾開放"。新的案例庫將提高檢索功能,發揮大數據的作用。該案例庫已收錄2000多個案例。

最高法同時強調稱, "公開"與"公佈"不能劃等號,司法公開並不意味著所有司法訊息都要在網路上發布。

今年1月14日,最高法再次作出回應,院長張軍稱,"具有法治引領、教育、警示作用的文書,都應當上網;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的文書,要更多地上網;上網文書數量應當保持相當規模,並應當覆蓋各審判領域、多種案件類型"。

具體會如何落實?中國國內外法律界的疑慮並未消除。

China verabschiedet Gesetz zur Abwehr ausländischer Sanktionen
儘管最高法仍強調「陽光司法」的方向不變,但法律界的疑慮並未消失圖片來源: Tang Maika/HPIC/dpa/picture alliance

裁判文書網「不再完整」

耶魯法學院教授張泰蘇在微博上寫道:「歷經大半年的業內討論與爭議之後,最高院似乎做了些許讓步,但依然堅持大量下架中級法院以下的裁判文書:『具有法治引領、教育、警示作用的文書,都應當上網。最高法、高級法院的文書,要更多地上網。』也就是說,從此之後,裁判文書網基本只能當作示範性案例集去用,而不能當作完整的司法審判資料庫去用了。對司法判決的量化實證研究,到底還是停滯在了2014至2018這短暫的四年窗口裡。」

在他這條帖子下面也有網友留言說:"裁判文書網曾經給我的工作帶來很大的幫助,寫法律專業畢業論文的時候,大量的案例參考也是來自文書網。可惜。"

喬治華盛頓大學法律教授克拉克(Donald Clarke)也表示:"僅具有教育意義的文書有關部門才會放上網,這恰恰是我們所擔心的。"

相關舉措或導致"選擇性透明"

喬治城亞洲法律中心執行主任克羅格(Thomas Kellogg)表示,中國最高法限制公開的舉動所引發的批評,顯示中國法律界"至少還存在某些改革派的聲音",要求向公眾公開。

香港中文大學法學教授穆秋瑞(Ryan Mitchell)表示,最高法承認公開的重要性,這一點是積極的,但相關舉措仍可能指向"選擇性透明",具有政治敏感性的案件仍可能被故意不予公開。

據路透社報導,自2021年起,涉及死刑、國家安全以及"尋釁滋事"的裁判文書從網上被移除。"尋釁滋事"的罪名時常被用於指控政府批評人士。《哥倫比亞法律評論》的學者發現,2022年有關"鐵鏈女"的新聞引發公眾憤怒後,有關拐賣人口的判決書從網上被移除。

據中國媒體報導,"裁判文書網"每年上網文書數量從2020年的1920萬件、2021年的1490萬件降至2022年的1040萬件。2023年上網文書數量為511萬件。

(路透社等)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