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全球門戶」能與「一帶一路」抗衡嗎?

David Hutt
2021年12月13日

歐盟承諾在透明和良政等價值觀取向的基礎上投資全球基建。在中國已經足跡遍佈的東南亞,這一計劃能取得所希望的效果嗎?

https://p.dw.com/p/44Bw0
Symbolbild EU - China
圖片來源: Jason Lee/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根據本月早些時候歐盟公佈的名為「全球門戶」的基建投資計劃的細節,至2027年,歐盟將可提供3000億歐元資金用於全球基礎設施的建設。資金來源包括歐盟基金、成員國投資和歐洲投資銀行出資。

布魯塞爾將其視為歐盟打造全球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步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歐盟將支持投資建設高品質基礎設施,同時符合高端的社會福利和環保標準以及歐盟的民主價值觀。她說,「全球門戶戰略為規劃歐洲如何同世界建設更加堅韌的紐帶提供了藍圖。」

歐盟這一計劃針對的是包括東南亞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東南亞近年來的大部分大型基礎建設投資都來自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為促進可持續發展,歐盟稱「全球門戶」項目的融資「以價值觀為基礎」,與透明和良政等議題掛鉤。這與「一帶一路」形成對比,後者提供資金時並不對接受國的國內政治提出要求。

Plenarsitzung des Europäischen Parlaments in Straßburg
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符合人權、環保高標準圖片來源: Christian Hartmann/AP/picture alliance

良政的代價

歐盟駐東協大使德裡斯曼(Igor Driesmans)指出,「全球門戶」對東南亞具有重要意義,也能與該地區其他倡議——包括2018年推出的「歐盟-亞洲聯通戰略」相輔相成。「在包括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環境、提高貿易競爭力和供應鏈韌性、可持續基礎設施和綠色融資、數字化轉型,以及人員交流方面加強合作」。

這些意向都很動聽,但問題是,「全球門戶」在東南亞的實際操作中能獲得多大效應。歐盟計劃到2027年提供的3000億歐元資金當中,很大一部分是現有的意向承諾和單純的貸款擔保。根據牛津大學最近的一項經濟調研,中國在「一帶一路」框架內,僅在東南亞地區就已經投入了相於7400億歐元的資金。「這比歐盟全球門戶項目的全部金額還要高」,澳洲国立大學東南亞戰略事務研究學者雷蒙德(Greg Raymond)指出。

歐盟投資計劃的另一個問題是價值觀基礎的前提條件。雷蒙德說,一些東南亞國家更傾向於選擇中國為投資方,因為這些政府「不願透明,中資項目可以讓他們滿足自己的裙帶關係或中飽私囊」。他認為,威權政府無意在政治上透明開放,「中國對他們不附加條件,接受甚至歡迎東南亞政治中的這些因素。而歐盟不可能這樣作。」

China-Laos-Eisenbahn
中老鐵路2021年底通車圖片來源: Xinhua/imago images

如何能獲得成功?

「全球門戶」將無法在規模上與「一帶一路」競爭。而以價值觀為基礎的條件會被一些東南亞國家政府視為障礙,導致其根本不會向歐盟提出申請。華盛頓對外關係協會的東南亞問題研究員庫爾蘭奇客克(Joshua Kurlantzick)對德國之聲表示,由於計劃資金較少和某些國家拒絕價值觀因素,歐盟的這一計劃「在東南亞可能不會那麼成功」。

不過,結論還要取決於如何評判「全球門戶」所取得的績效。儘管它被解讀為歐盟對中國「一帶一路」的回應,但支持者認為不應該將其視為與北京的直接競爭。

同時也不應該把它當作歐盟單挑的使命。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研究員吉萊蒂(Francesca Ghiretti)對德國之聲表示,歐盟的「全球門戶」投資計劃,在東南亞有著同美國和日本取得協同效應的潛力。例如同美國的全球基建倡議「重建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

此外日本也有著常常被外界忽視的亞洲投資計劃。最近由惠譽(Fitch Solutions)發布在一項報告顯示,日本在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目前未完成的項目的投資存量達2590億美元。而中國在上述國家的投資存量為1570億美元。

吉萊蒂認為,如果歐盟、美國和日本同東南亞當地機構合作,將有機會落實成功的項目。不過她指出,歐盟嚴格的預算條件意味著,布魯塞爾必須明確劃出優先順序,以避免出現「過度擴張」,「全球門戶」的融資能力畢竟是有限的。「最好的辦法是聚焦少數優先重點,保障它們取得成功。」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