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劉曉波獲獎激勵中國民主運動

2010年10月9日

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深陷牢獄的劉曉波,在德文媒體引起熱烈反響,激發了對劉曉波個人及中國民主運動的關注。媒體普遍認為劉曉波當之無愧,和平獎也是對所有爭取中國民主和維護人權之士的激勵,中共無法再迴避民主和人權問題。

https://p.dw.com/p/Pa0M
圖片來源: AP/Kyodo News

《法蘭克福匯報》稱劉曉波為"中國的哈維爾",該報評論說:"劉曉波是個勇敢的人,當他1989年領導北京的民主運動時,當他2年前參與起草要求在中國實行多黨制、法治和尊重人權的《零八憲章》時,都證實了自己的勇敢。 "

該報認為,劉曉波因為"對當權者不順從"被判處長期徒刑,因為爭取人權而坐牢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這個獎不僅是對中國民主運動的鼓勵,也主要是對中共領導人的"敦促","促使它用新鮮的政治自由對這個國家的經濟先行予以補充。"

評論說,中國的官方反應表明,"這是不可期待的",當局用 "干涉內政"這個"所有專制政權的標準理由" 予以抵制。"既然中國沒有用人權作為花邊來裝飾其新的強國地位,也就更不會以改革來墊襯,從而消除人們對強國崛起的擔憂。"

《南德意志報》認為,諾貝爾委員會作了一個"勇敢的決定","給劉曉波諾貝爾和平獎是對中國政府的明確批評,北京現在無法再迴避民主和人權的討論"。

該報的評論說,"中國和西方正在走向艱難的對峙,以諾貝爾和平獎獎勵異議人士和囚徒劉曉波,被北京當局理解為一個挑戰,(其意義)一點都不亞於澄清一個亟待回答的制度問題:如何更好地引領13億人,是用民主的手段還是在專制之下允許微小的反抗?"

針對中國當權者為現行制度的辯護,該報寫道,"自由的願望不可阻擋,中國愈是富裕,公民就愈是要求更多的權利:政治權利,言論自由權利,抗議的權利。這個矛盾越來越難以緩和。"

評論認為,"諾貝爾委員會將這個矛盾集中於異議人士劉曉波個人身上,這是一個正確而勇敢的決定。因為,它迫使雙方不能再繼續迴避制度爭論。中國的權力不斷增長,導致人們對這個國家越來越頻繁地僅僅從經濟產出和市場意義方面予以評價。這是不會持久的。"

評論指出,"中國是一個全球的角色,其對外政治的影響範圍不斷擴大,被許多人視為威脅,不能再縮小為擁有廉價勞動力的發展中國家的角色。為了避開人權、內部自由和外部權力問題,中國樂於在政治上將自己矮化,最多不過幾年而已。"

"諾貝爾獎的決定表明,對於國家政權來說是沒有防護罩的。這個國家將不得不讓自己在所有方面,包括矛盾,都處於國際的評判之下。給劉曉波授獎應該被理解為是對中國如何對待自由的明確批評。如果自由現在還被更強烈地剝奪,這種批評就不會止息。"

編譯:林泉

責編:洪沙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