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北韓退出會談駁中國面子,中國欲擴大對東南亞援助

2009年4月16日

北韓政府全然無視六方會談東道主中國的面子,宣佈退出朝核問題六方會談,接著驅逐國際原子能機構工作人員出境。《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北韓的這一決策甚至透露出對中國的不滿:

https://p.dw.com/p/HY4P
圖片來源: AP

「周一,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主席聲明』,譴責北韓違反安理會1718號決議,發射遠程運載火箭,要求平壤不再繼續發射火箭。此外,『主席聲明』還要求全面執行2006年北韓核試驗後對北韓進行金融和經濟制裁的決定。這項決定禁止與北韓進行武器和火箭生產材料的進出口貿易。

俄羅斯、尤其作為北韓政權最後一個盟國的中國,阻止聯合國通過更有份量的決議。儘管如此,平壤想必會把中國贊同『主席聲明』一事視為挑釁。作為六方會談的東道主和調解人,中國對繼續會談尤為重視,所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要求各方重返談判桌,呼籲所有參與六方會談的國家放眼大局,保持冷靜和克制。」

由於泰國政治動蕩,原定上周周末在泰國召開的東南亞峰會不得不告吹。《每日鏡報》認為,「這不僅使泰國政府丟失了臉面,也敗壞了中國總理的政治手段」,這是因為:

「北京的政府首腦溫家寶本來要向其同僚們宣佈一項上百億美元的援助計劃,支持東南亞國家克服經濟危機,從而為這次峰會製造最重大的新聞。中國準備投入一百億美元支持東協國家建設基礎設施項目。此外,中國還準備向其鄰國提供總額為150億美元的貸款,其中至少有17億美元為低息貸款,用來資助這些國家與中國企業的合作項目。

這些援助首先服務於北京的地緣戰略利益,當前的經濟危機給中國提供了在該地區繼續擴大影響力的機會。多年來,北京利用經濟援助和投資,在緬甸、寮國、柬埔寨和越南等貧窮鄰國獲取原料、擴大貿易通道、保障中國企業得到利潤豐厚的訂單。尤其一些國家的獨裁政權可以從中獲利,對於這些國家的當權者來說,個人的好處遠遠高於國家利益。

緬甸就是一個例子。這個國家由於與北京關係密切被人嘲諷為『中國的第24個省』。緬甸為中國提供直接通往印度洋的通道,這樣中國從中東或非洲進口的原料不再需要繞行東南亞半島共五千公里的路程,所以中國投資在緬甸建造公路、鐵路和港口設施。輸油管建設也在計劃之中。新投資將加速這一結構的建設。

據官方的新華社報導,北京的上百億美元投資除了投入交通基礎設施以外,也用於通訊網路和能源供應,這些項目將幫助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地區擴張。」


作者:王羊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