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半打新廚師參與攪和外交政策的湯

2010年9月13日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最近發表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的外交決策過程受制於代表不同利益的不同行為者的影響,因而變得更加費勁和複雜,並且一再導致外界的誤解。《世界報》摘要報導了這份報告。

https://p.dw.com/p/PAhC
中國領導人在今年三月的人大常委會上圖片來源: AP

報導說,2009年底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因中國拒絕推動制定具體的減排目標而失敗,北京的聲譽受到損害,以至於在數月之後,溫家寶還在試圖辯護。他將全部責任都推給丹麥東道主,稱其訊息政策導致一系列的"誤解"。

文章說:"誤解主要是在中國的代表團內。太多的參與者代表太不相同的利益,無法形成共同的立場。由於負責氣候政策的發改委的抵制,願意妥協的外交部和談判領導人溫家寶的努力擱淺。"

報導稱,這是促使中國問題專家琳達•雅各布森(Linda Jakobson) 和迪恩•諾克斯(Dean Knox)進行研究的一個典型案例,說明"太多不同的聲音導致亂彈琴和不協調"。到2010年6月為止,他們花了一年的時間研究中國外交政策是如何制定、受誰影響的。報告題為《中國外交政策的行為者》,共50頁。

71位中國的黨、政、軍幹部和學者接受了雅各布森的詢問,他們有關外交政策幕後操作的講述,證明了作者的論點:"開放政策、改革和全球化導致了這個曾經牢不可破的整體變得四分五裂,爭取決策變得更加費勁和複雜,大多數沒有結果。"

《世界報》寫道:"南韓的'天安艦'被擊沉後,(中國)外交部的迴避態度也體現了這一點。起初,它不知道該說什麼,只好要求各方保持克制。當國際調查確定是北韓水雷襲擊的責任時,北京驚愕地默不作聲。內部討論得很激烈,結果卻是僵局。"

"負責北韓問題的中共外聯局同意軍隊的意見:北京不能譴責盟友,尤其是當北韓的合法安全利益受到美國的威脅之時,(這樣做)是可以理解的。相反,中國外交部和國務院的幹部所擔心的是,如果容忍北韓沒有理由的攻擊,中國將會在國際上孤立。"

諸多參與者影響決策

報導說:"半打新廚師參與攪和外交政策的湯。按照過去黨的教義應該保持沉默的軍隊,在關係到民族的核心利益時,現在會公開地表態。石油和能源公司的代表形成了經典的游說群體。…… 中央銀行和投資公司的經理也起到重要的作用,他們掌握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只消用幾句話就足以動搖全球的貨幣政策。"

"對於官方的政策,來自十幾個政府研究所的新智囊和戰略專家們散佈著相互對立的觀點。研究報告從中看出多元化和公開討論的苗頭,儘管'一黨專制的威權國家'政體絲毫沒有改變。作為最不可捉摸的角色和定調者,混亂的民族主義色彩的網際網路和部落格群體脫穎而出,儘管有審查和操控的辦法,黨和政府對它們也敬畏有加。"

報導總結說,所有的新角色都在對北京施加壓力,使之在國際舞台上加強了捍衛國家利益。雅各布森建議:"外國人在與中國打交道時應該意識到他們所面對的不再僅僅是一個政府當局或者黨的機關,得學會'辨別細微差別'。當今中國的決策有許多彼此爭奪的決策人。就連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胡錦濤,如今也得尋求妥協。不能再將中國的決策者想像成一個統一的力量了。"

摘編:林泉

責編:樂然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