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印度拓展海軍力量

2013年8月14日

印度本周驕傲地展示了新國產航空母艦,該國正一步步朝亞洲霸權的目標邁進。

https://p.dw.com/p/19Q7X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landov

(德國之聲中文網)重達37500噸的航空母艦"維克蘭特號"周一在印度南端的科欽港口舉行下水儀式。印度向外界展示了這艘首次自行製造的航空母艦。維克蘭特(Vikrant)翻譯為中文是"勇氣"之意。此前只有美國、俄羅斯、英國和法國有能力自制航空母艦。德新社報導稱,印度國防部長安東尼(A. K. Antony)愉快地表示:"我們擁有能力和技術,與世界上最好的技術匹敵。"

印度在過去幾年間開始建造這艘航母,以提升軍備。印度少將阿法瑟‧卡裡姆(Afsir Karim)對德國之聲表示:印度希望拓展軍事勢力和打擊能力,目的在於保衛印度洋的重要貿易航線及印度利益。"航空母艦成為積極必要資源。"

亞洲強敵

經濟的蓬勃發展以及區域的敵對關係驅使亞洲國家不斷發展軍備。今年3月,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表了一份有關區域武器進口增長的研究報告。報告指出,該地區的武器最大進口國分別為印度、中國和巴基斯坦。中國多年來在南中國海海域與其他國家存在主權糾紛,促使許多國家致力提升海軍軍力。

China Flugzeugträger Liaoning
中國航母遼寧號於2012年9月正式入列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2012年年底,中國海軍的首艘航空母艦"遼寧號"正式入列服役。2013年8月初,日本的一艘直升機驅逐艦"出雲號" (Izumo)下水,專家推測,出雲號也可供戰鬥機起飛。如今印度也加入自制航空母艦的行列,並以此超越中國,後者唯一的一艘航母是向烏克蘭購得。專家認為,中國的崛起造成各國的擔憂,進而引發亞洲軍備競賽。

Infografik China und Indien im Vergleich 7 von 7
中印軍費支出比較圖

新德里觀察家研究基金會(Observer Research Foundation)的莫漢(C. Raja Mohan)發現,亞洲的地緣政治出現轉變:"毫無疑問,中國正成為亞洲最大的軍事勢力。"尚不清楚的是,未來是否會進入中國中心主義的新世紀,或中國的崛起是否會導致區域的不穩定。"一切都取決於區域內的其他國家如何對待中國的崛起。至今所有的跡象都表明,並非所有亞洲國家都會接受與中國的安全準則。"

"印度之洋"取代"印度洋"

印度自90年代起系統性地擴充其艦隊並將其現代化。2003年印度海軍提出新口號,"航向藍色海域"。倫敦布魯內爾大學的斯科特(David Scott)表示,印度海軍應從沿海防禦轉型成為遠洋海軍。

根據媒體報導,印度政府還將批准60億歐元的資金,以建設7艘巡防艦。未來還計劃添置12艘潛艇,在2015年正式服役。斯科特稱,印度正採取長期戰略,使其躋身海洋上的最大勢力之一。"印度希望印度洋成為'印度之洋'"。

成為海洋霸權的阻礙

航空母艦的下水儀式是印度自90年代採取新戰略後的暫時性高點。但從8月14號發生的俄制印度潛艇爆炸事件便可看出,印度還需要克服許多障礙才能成為全球性海洋國家。這起發生在孟買港口的爆炸事件造成18名水手身亡,爆炸原因目前不明。

Indien Brand in einem U-Boot
印度孟買港口8月14日發生潛艇爆炸圖片來源: Reuters

印度在建造航空母艦時也多次出現延期或預算大幅上升的情況。整體施工過程歷時7年,支出達15億歐元,相當於印度海軍全年預算的三分之一。

中國方面的反應則在意料之中。《光明日報》寫道:"印度實現"世界第二大海軍"的夢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環球時報》的社論則指出,中國的國產航母計劃需要加快。

作者:Rodion Ebbighausen 編譯:張筠青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