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Guttenberg Kundus

2010年4月23日

聯邦國防部長古滕貝格本周四(4月22日)就去年9月發生的北約空襲昆都士油罐車事件向調查委員會提供了證詞。他在聽證會上陳述了他一開始說空襲行動正確但後來又改口的理由。

https://p.dw.com/p/N3yK
面對調查委員會的古騰貝格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去年九月,德國駐阿部隊上校克萊恩(Georg Klein)請求北約對在昆都士被劫持的油罐車進行空襲,空襲行動總共導致142人死亡,其中不僅有塔利班分子,還有大量平民。事件發生不久,去年十月剛出任國防部長的古滕貝格一開始稱空襲"從軍事角度看是適當的 ",但在十二月時又改口稱空襲是"不適當"的。事件導致了前國防部長榮的辭去後來轉任勞動部長一職,古滕貝格將兩位高級將軍解職,理由是他們"隱瞞了實情"。

周四的調查委員會聽證會上,古滕貝格為昆都士空襲事件中自己的表現進行了辯護。他在提供證詞時沒有顯示出絲毫緊張不安,在出席會議的議員和記者面前表現得非常鎮靜,甚至有些隨意自如。反對黨對這位國防部長的指控是激烈的。調查委員會的社民黨主席賴納.阿爾諾德(Rainer Arnold)在聽證會開始前表示:

"四個半月以來,國防部長一直未向德國公眾進行解釋。對他的指責是很嚴重的,他被指責不願意講真話。今天下午該是他講出事實的時候了。"

但是,古滕貝格在聽證會上擺出的事實顯然只能讓執政聯盟滿意。調查委員會的基民盟主席恩斯特-萊因哈特.貝克(Ernst-Reinhard Beck)稱他對古滕貝格的陳述很滿意:

"對我們來說,古滕貝格的表現令人滿意。他在一個半小時的集中陳述中解釋了自己的行為動機,說明了他為什麼一開始認為空襲是適當的,後來又得出了不同的政治結論,即空襲是不適當的。"

不是即席回答問題,而是宣讀報告

聽證會上,古滕貝格花了75分鐘的時間宣讀了一份事先準備好的發言稿。他說,他之所以一開始說空襲是"適當的",那是因為他那時剛上任不久,沒有得到充足的訊息。他稱,他沒有得到德國憲兵部門提供的有關空襲的報告,而是只看到了北約的報告。他說,在他多次敦促下,當時的聯邦國防軍總參謀長施耐德漢(Wolfgang Schneiderhan)和國防國務秘書維歇爾特(Peter Wichert)才讓他看到了報告,這使得他失去了對這兩位軍事顧問的信任,並將他們解職。

古滕貝格再次強調,他是在得到正確訊息後才糾正了以前的說法。在回答議員們的提問時,古滕貝格防範得很嚴,不斷重複他的說法,並不時翻弄報告,重念一些段落。綠黨議員奧米德.諾裡普爾(Omid Nouripour)對古滕貝格的拖延戰術十分惱火:

"十分有意思,這為自稱的'有話直說先生'總是不離他的書面講稿。這位被稱作是口才最好的政治家不看看紙條,就不會給出個答案。他的這種表現顯得很不自信,我們沒料到他會這樣。這非常有損他的形象。"

社民黨、綠黨和左翼黨作為反對黨對事件真相仍保持疑問,他們都宣佈將繼續調查下去。聯盟黨和自民黨的代表對國防部長加以庇護,並試圖阻撓反對黨的提問。會議一度因氣氛緊張而中斷,後來各方就可以提哪些問題達成妥協,聽證會才得以繼續。

作者:Bettina Marx /瀟陽

責編:李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