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台灣作家司馬中原的1949

2009年10月1日

1933年2月2日生於江蘇的台灣知名作家司馬中原,1949年隨國民政府軍隊遷至台灣。自學成才的他因文筆卓越,擔任師旅新聞官等文職宣傳工作,與段彩華,朱西甯號稱「軍中三劍客」。司馬中原近日接受德國之聲台北特約記者採訪,透過他的個人經歷,見證那段動蕩的歷史。

https://p.dw.com/p/JvMC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圖片來源: ullstein bild - TopFoto

德國之聲:我想先請問司馬中原老師,1949年左右那個階段,您也不過是十來歲而已?

司馬中原:十六、七歲。

德國之聲:您那個時候就加入了軍隊嗎?

司馬中原:沒有,我起先是流亡學生,因為仗在遠的地方打的時候,我們那個地區淮陰,沒有什麼太大的戰爭。就是曾經在抗戰勝利的時候,被共軍攻下來。

德國之聲:您從家鄉又跑到哪裡去了?

司馬中原:我跑到鎮江,就是江蘇省的省會,教育部在那裡設了一個流亡學生的招待所,到那裡去報到,就分發到臨時中學去。

德國之聲:是哪一年又離開鎮江的?

司馬中原:我在流亡學校大概待了一個學期,流亡學校要搬遷或者要解散,我們就投考了江蘇省警員總隊,想當個警員就好。我們在南京還沒去警員總隊的時候,我住在南京一段時期,過年的時候,那個時候家家都拿那個大餅送到飛機場,要投到徐蚌會戰的戰場,那個戰場上幾十萬部隊,也都零零落落的,後來敗兵都回來了,傷兵一大堆。那我們在警員總隊學校,就說:「不好了!他們已經過江了!很快就要到我們這裡來了」大家又連夜集合,又繼續著向上海去。上海是1949年五月二十一號淪陷的,我們是五月十八號離開的。那一個船運了我們一個總隊大概有五千人。

德國之聲:那個船就是直接來台灣的船?

司馬中原:就是來台灣的,這個五千人加上高射炮,就是防砲旅,還有其他單位的人,大概有一萬多個人擠在這個大船上,就把我們運到基隆了,休息一下,買點香蕉吃,填飽肚子,又繼續開到高雄,然後高雄所有的那些部隊,不管你是哪裡,哪個部隊,全部繳械,所有的軍器、武器、手槍,全部都要繳掉。

德國之聲:但是當時來到台灣,心裡有沒有想,其實很快還可以再回到中國大陸?

司馬中原:我們以為很快,大概一年半載,說不定戰局一有扭轉,後來我們從報紙上看到,我們那個四年的內戰,打得很莫名奇妙,兵敗如山倒的情況,是我們以前沒有想到的。後來我又根據我小時候的經驗,就想到,第一個,就是內戰打起來很不劃算,很多懷念黃埔軍校的人就寫黃埔,黃埔確實是出了很多樞紐時代熱血沸騰的好的將領,可是也有很多就是因為路線不同,來打仗的,以黃埔軍校他們那些教官來講,蔣中正是代表軍方的,廖仲愷先生是代表國民黨的,周恩來先生就是共產黨的代表。那個汪精衛,就代表親日的。親日的、親美的、親俄的都在一起嘛,後來就互相打嘛。打的是代理戰爭,背後都有後台老闆,來操縱你來作戰,把武器給你,中國人打中國人嘛。

德國之聲:所以您認覺得國共內戰,對中國人來講,是一段很冤枉的過程嗎?

司馬中原:誰叫你國家面臨半殖民地瓜分的邊緣,當然列強就會來操弄。

德國之聲:其實大家也在討論,為什麼共軍會贏?

司:這檢討起來很多東西,我自己親眼看見過的,國民黨的老兵,抗戰期間都是在第一線的戰場上,已經東奔西跑,打了八年的硬戰,那些人的年齡都是三十以上了到四十歲,他的腿細的像兩根竹竿一樣,打那個綁腿打的很緊,每天都步行啊。共產黨在鄉村裡面,都是農民子弟啊,大部分都是十八歲到二十五歲的兵,跑得也快,力量也大,手榴彈投的也准,他們是老兵帶小兵,老雞帶小雞,而且他們非常的活潑,管教方面也好,老兵帶小兵也好,都是像一家人一樣。那個打仗處於劣勢的人,鬥志比較堅強。

第二個他的兵員比較多,你看他的兵員都是農村的,你看那些上海市、南京、北京,那些白領階級的文弱書生,肩不能擔、手不能提的,那他也不是當兵的料子阿,所以廣大的農村被人家佔領了以後,你的兵員就不如了人家,所以老共就越打越多,國民黨的部隊越打越少。

德國之聲:對國民黨的軍隊來講,這場戰爭畢竟是輸了,身為這一方的一份子,當時心裡會不會很失落?

司馬中原:不是說是哪一方,因為我們受家裡的影響,一些家長、老母親的觀念就是你跟老蔣跑就沒錯。她總認為老蔣是帶領抗戰勝利的人,比較正派,你就跟他走嘛,那我們就跟著走,跟著走我們也不知道是何去何從。我們希望中國不要打仗,我們對中國文化的信心還是沒有喪失掉。

德國之聲:可是畢竟國民黨這邊失敗了,也只能到台灣,當時知道沒辦法回去中國大陸了,心情不會覺得難過沮喪嗎?

司馬中原:有啊,能夠把生命保住還算是幸運的,因為我們在上海分別,有些部隊在那邊服務的同學他們是走路的,走了一年回來有百分之三十、百分之六十的人死在路上,所以能夠活下來,來到台灣,可以算是一等的幸運份子,你看中國大陸,光是東南沿海,你看又死掉多少人,天讓我活下來,就是要我認識中國,認識他的歷史、認識他的道統,我要盡量的把我心裡面所知道的,用我的筆把它寫出來,來回報給下一代的人民。

德國之聲:可是當時知道短期內不能夠回中國大陸,應該還是非常難過?

司馬中原:有一些難過,因為兩岸好像就隔絕了,我們根生之土啊,年輕時候我們走過很多地方,可是都不能夠去了,好像鐵幕低垂的那個感覺。

德國之聲:會不會覺得很遺憾,沒有陪母親,沒有盡到人子的孝道?

司馬中原:這也沒有什麼好遺憾,家家都殘破,哪一個不想家,哪一個不想在父母的面前多做一點盡孝的責任,可是這是民族整體流離的一個時代。

德國之聲:您希望未來兩岸關係如何?

司馬中原:希望兩岸能慢慢更好起來,不管是統一,還是如何,順其自然,人家說水到渠成嘛。所以也希望大陸的政權,以懷遠人,柔諸侯的方式,來造成一個民族的整體,不要用割裂的方式。

德國之聲:您會很慶幸當年來到台灣嗎?

司馬中原:我慶幸!因為如果在中共統治幾十年當中,有一些讓我不高興的政策轉變,比方文化大革命對文化的摧殘,我們如果說一點真話,說不定不是人頭落地,也是死在勞改場。我希望以後海峽兩岸再沒有文字獄、再沒有政治迫害的情況,那才是真諦。因為真正好的文學作品,必須要在自由創作的土壤上誕生!

德國之聲:謝謝司馬中原老師接受我們訪問。

作者:尼爾(台北)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