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Background: das China-USA-Taiwan-Verhältnis vor der Taiwan-Wahl

張丹紅2008年3月8日

台灣仍是中美關係中最大的衝突源。美國國務卿賴斯2月底訪問北京時,再次表示關切台灣舉行入聯公投。賴斯說公投不負責任,不應舉行,因為它沒有建設性。中美都不願彼此發生軍事衝突,但北京一旦對台灣大動干戈,美國國會中為台灣游說的實力仍很強大,美國是否干預尚難預料。在台灣大選及公投前夕,下面是德國之聲記者有關中美台三角關係的背景報導。

https://p.dw.com/p/DL8D
中國網站上的台灣圖片來源: AP

49年國民黨被共產黨擊敗逃到台灣島時,美國對蔣介石態度一度不十分明朗。可以說是朝鮮戰爭拯救了國民黨政權,美國下決心保護台灣,並幫助台灣成為東亞的"反共堡壘",所謂"不沉的航空母艦"。

在誰代表整個中國的外交爭奪戰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獲得越來越多的國際支持。70年代成為台灣的外交"噩夢"。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全體大會就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聯合國正式成員的提案表決。趙忠祥當時播報導:"投票結果是: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了這一提案,宣佈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與此同時,台灣被從聯合國中開除。僅僅四個月之後,台灣又遭受所謂的"尼克森衝擊"。兩位不共戴天的國家元首尼克森與毛澤東微笑握手的畫面震驚了全世界。對美國來說,台灣的意義在下降。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的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施耐德教授說:"小小的台灣島最終抵禦不住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壓力,這是可以預見的。從美國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在冷戰大背景之下的純策略性的決定。當然美國當時還有一個考慮,那就是在與蘇聯的較量中打所謂的中國牌。不過當時改變對中國政策的最主要原因是,美國認識到必須與中國發展正常的關係。"

不過,到79年中美建交仍然過去了7年的時間。

80年代初,台灣海峽兩岸主政的都是改革派政治家。雙方開始採取務實的態度,談到對方時不再使用"匪幫"的字眼。不過,北京政府的統一談判建議遭到台北的堅決拒絕。台灣是否因此而錯過了與大陸談判的最佳時機呢?德國波鴻大學的辜學武教授認為,至少台灣的談判地位大大削弱: "從經濟層上看,我覺得台灣在二、三十年大陸開放以前經濟實力不下於中國十五到二十個省的地位,但現在連中國一個廣東省的份量都沒有。政治上中國在30年以前,雖然是一個大國,但非常貧窮。但現在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幾乎可以左右很多重大的影響歐美國家的政治事件。在這種狀況下,企圖希望國際輿論對中國施加壓力,迫使中方妥協,幾乎是一種幻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台灣失去了一些談判的機會。但是,這取決於台灣的政治精英是否一定要與中國大陸實現統一。"

台灣總統陳水扁肯定是不要統一。自他2000年上任之後,台海關係日趨緊張。北京針對台灣部署的戰術導彈在這8年中翻了6番,達到1000多枚。2005年三月中國人大通過的反分裂國家法招致國際間批評。美國國務卿賴斯說:"我們明確表示,反分裂國家法不是一個積極的發展。所有加劇緊張局勢的單方行動都是不好的。"

在政治緊張的大氣候下,台海兩岸的經濟聯繫卻日益密切。就在反分裂國家法通過的同一年,台灣70%的投資流向了大陸。38%的出口也是針對大陸。

台灣總統陳水扁擔心台灣經濟過分依賴大陸。 近年來他推行"去中國化"政策,強調"中國是中國,台灣是台灣"。北京認為將於3月22日與台灣總統選舉同時舉行的入聯公投是走向台獨的重要一步。台灣不顧儘管西方主要國家的反對,堅持公投計劃。中國問題專家桑德施耐德認為這將使中國政府陷入困境,"中國政府不願意被視為紙老虎,只威脅,不行動。這是整個局勢當中的一個危險變數,就是北京政府覺得有必要給台灣顏色看看。特別是中國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不斷高漲。如果中國政府對此失控,在奧運會召開之前,這可能是一種很危險的格局。"

如果北京向台灣動武,美國將作何反應呢?按照對台關係法,美國可以保護台灣,但不是必須。辜學武認為,美國是否干預將取決於大陸進攻的速度,"如果大陸以一種閃電戰的方式,迅速解決台灣問題,可能美國想幹預業來不及。但是如果是一種持久戰的話,美國肯定會干預進去。所以對中國領導層來講,打一場台海戰是非常冒險的,因為我不知道中國軍方領導人是否有絕對把握以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目前從武器性能到士兵訓練水準,大陸軍方好像還沒有這樣的把握。一旦開戰攻打台灣,打贏了還好,打不贏的話,將永遠失去台灣。"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