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各方爭奪稀缺資源 歐洲已然落後中美

2010年7月12日

中國與歐美因稀土資源發生的新爭執已初見端倪。稀土金屬是當前許多高科技行業必不可少的原料,中國是最重要的稀土開采國,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95%。《法蘭克福匯報》介紹了這場爭執的背景:

https://p.dw.com/p/OGdz
圖片來源: AP

"中國頒布了嚴格限制開采和出口這些原料的規定,開始建立三十萬噸的'戰略儲備',並準備把出口關稅提高到25%。2015年後不再出口某些稀土的計劃也在商議之中。中國採取的最新削減步驟是關閉非法礦山、把開采業集中到少數幾個國有公司集團。

歐美認為,此舉是人為哄抬國際市場價格,同時有利於中國用戶。美國把稀土列為'高度重要'的資源,歐盟工業專員安東尼奧曀悄岵瘓們罷攵災洩擔'不能阻撓我們的企業獲取原料'。世界貿易組織對中國的做法也表示了疑慮,但中國人對此不以為然。"

爭奪稀缺資源已經成為"政治事件"

《南德意志報》發表評論認為,中國的這一步驟是為了"加強對自己自然資源的控制,同時展示自己的力量"。"獲取各種原料早已不是供需問題,而越來越成了政治事件":

"與許多爭執一樣,美國與中國正在開始的這一爭執涉及到切實的經濟利益和權力要求。地下寶藏短缺昂貴,雙方交往的聲調變得越來越生硬,也就不足為奇了。不久前,美國地質學家說在阿富汗發現了價值一兆美元的資源礦藏,想必也並非偶然,這一發現應視為對中國當權者的宣戰,也使人們重新觀察美國與其它西方國家對塔利班的征討,因為阿富汗的這些礦藏顯然早為人知。

越來越多的國家把獲取地下寶藏視為國家任務,以此為由煽動衝突。例如半官方的日本原料代理機構多年來受政界、汽車製造廠家和高科技行業的委託,在全世界探測礦藏。目前正在東海探測,與中國的爭執不可避免。

美國與俄羅斯也把自己的原料利益置於重要位置,而歐洲卻落在後面躅躅而行。長期以來,德國也低估了原料供應安全的戰略意義。最早在今年秋天,布魯塞爾將制定一項保障供應的計劃。這件事很重要,因為歐盟的大多數國家幾乎都不擁有值得一提的礦藏,工商組織紛紛拉響了警報。這樣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因為供應不足或中斷的後果是價格急劇上漲,危及工業的競爭力。

政界干預現在已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中國採用停止出口、徵收懲罰性關稅和設立貿易障礙等封閉市場的做法導致了市場價格扭曲,最終將損害世界經濟。但只有通過協商一致才能公正分配匱乏的資源,推進這一進程是政界人士的任務,必須爭取賦予世界貿易組織更大的權力。"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編譯:王羊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