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吉爾吉斯斯坦的金色煩惱

2007年4月22日

吉爾吉斯斯坦是中亞最小的共和國之一,人口只有五百萬。該國同哈薩克斯坦和中國接壤。除了風景秀麗,氣候宜人之外,吉爾吉斯斯坦的自然資源也極為豐富,是世界上黃金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然而,大量湧入的該國投資者也給這裡帶來了諸多問題。

https://p.dw.com/p/AHdN
金礦圖片來源: AP

庫姆圖爾金礦位於吉爾吉斯斯坦的崇山峻嶺之中,這裡距離首都比什凱克有350公里,而離中國邊界則只有60公里之遙。庫姆圖爾是世界上十大金礦之一。德國之聲記者從該國政治文化及經濟中心比什凱克出發,開始了本次旅程。

從比什凱克驅車前往庫姆圖爾,旅途相當遙遠,需要近六個小時的時間,要途徑兩個險峻的山口。這裡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不過,當年不絕於耳的駝鈴已被轟鳴的載重汽車馬達聲所取代。運載礦石的車輛來往穿梭,絡繹不絕。庫姆圖爾並不是吉爾吉斯斯坦唯一的一家金礦,但是其戰略意義卻最為重要。國有地礦研究所主任奧塞勒德庫表示,「我們在庫姆圖爾礦區有大約40個採礦點,經濟效益非常好。一般認為,這裡的黃金儲備現在有352噸。這裡開采的所有黃金均供出口。也就是說,吉爾吉斯斯坦黃金出口的90%以上來自庫姆圖爾。」

如此龐大的黃金出口量,想必會給吉爾吉斯斯坦帶來巨大的財富,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該國仍是一個非常貧困的國家,其外債相當於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整個國家對外來投資有極大的依賴性。庫姆圖爾金礦就是一家加拿大公司開采的。這是西方公司在中亞地區最大的金礦企業。

早在1978年,前蘇聯時代的地質學家就已探明庫姆圖爾地區有儲量驚人的金礦,不過,由於這裡地勢險峻,交通不便,人們普遍認為在這裡開采黃金,成本過高。直到九十年代初期,蘇聯解體,吉爾吉斯斯坦宣佈獨立之後,情況才有所改變。1992年,該國政府放棄了對礦產資源的國家壟斷,從而為外國資金的流入鋪平了道路。1996年年底,加拿大的「加美克」公司開始在庫姆圖爾開採金礦石,平均每年開采大約20噸黃金。由於這裡地處高原,常年積雪,年均溫度為零下8度,工作條件極為艱苦。

庫姆圖爾礦區大約有1500名工人。其中包括礦工,司機,技術員和爆破專家。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礦區從不停止工作。工人們每天分成四組,輪番上陣,每天要工作十二小時,由於工作強度過大,工人工作兩周後,必須要休息兩周。儘管工作條件如此艱苦,能在庫姆圖爾礦區找到一份工作,仍是當地人夢寐以求的事情。因為每月兩百美元的固定收入遠遠超出了該國的平均水準。因而要想在庫姆圖爾得到一份工作,必須通過嚴格的考核。應聘者不僅要有強壯的體魄,還要有一定的英語基礎。

庫姆圖爾礦區每天要加工處理17000噸礦砂和石塊,因為價值連城的黃金就藏在這些不起眼的礦砂和石塊裡。負責提煉程序的尼沙耶夫表示:「我們這一流程得到的,還不是純金,而是一種合金,大約還有40%的雜質。所以,還必須進行進一步的加工提煉,進行所謂的提純工序。」

在提純工序中,為了從礦砂中獲取黃金,要使用一種毒性極高的化學製劑-氰化物。然而,庫姆圖爾礦區環保部門負責人施圖帕雷克卻信誓旦旦的宣稱,使用氰化物對工人及當地環境都不會造成任何損害。他說:「我們在使用氫化物時非常謹慎。所有接觸氫化物的工作人員,我們都要求他們穿上防護服,戴上防毒面具。所有使用氰化物的工序中,我們都安裝了監控設備,隨時觀察空氣中氰化物的含量是否超標。按照相關的國際標準,空氣中氰化物含量不超過百萬分之五時是不會造成危害的。」

但是,所謂的國際標準並不能解除許多人心中的憂慮。工人們早已不再相信廠方的種種安全承諾了。因為這裡已經發生過幾次事故了。1998年五月,巴爾斯昆村附近,一輛為庫姆圖爾礦區運送氰化物的載重汽車發生事故,20噸氫化物流入當地的一條河流。本次事件造成的後果因為無法找到確鑿的證據至今仍沒有明確的結論。但許多人堅信,氰化物洩露事件對當地環境將會造成長遠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人權組織也批評當時的危機處理小組敷衍了事,掩蓋事實真相。當地一個名為「民眾反腐敗」的非政府組織的負責人伊斯馬洛娃表示:「當時這場事故在民眾中引起極大的恐慌情緒。而政府則想方設法不讓民眾瞭解事實真相,就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似的。政府當時下令疏散當地居民。而這些人根本不知道政府為什麼要讓他們搬家。他們沒有得到任何賠償。他們被隔離兩周後,獲准重返家園,但政府卻沒有讓他們體檢。很多孕婦都主動墮胎了,因為誰也不想生一個有病的孩子。」

而庫姆圖爾金礦管理當局則對事件有著完全不同的說法。他們認為,當年採取的疏散措施完全沒有必要,因為當時民眾根本沒有受到任何威脅。金礦發言人薩扎諾夫表示:「是的,這起事故當年確實發生過,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但是,事件發生後,這裡來了很多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有吉爾吉斯斯坦的部長,有來自俄羅斯的科學家,還有世界衞生組織的代表,他們對本次事故對環境和民眾可能造成的危害進行全面的調查。這些調查結果我們也向衞生部進行了匯報。專家的報告中明確指出,沒有證據顯示這場事故對環境造成了長遠性的影響。」

事故發生至今,已經過去了近十年。但外國投資者受損的形象依然沒有恢復。事實上,外國投資者從進入吉爾吉斯斯坦的第一天起,就遇到過許多麻煩。1991年,吉爾吉斯斯坦獲得獨立後,政府完全沒有同外國投資者打交道的經驗。直到今天,仍有人批評當時的政府不經思索就草率地同加拿大投資者簽署了金礦開采的長期協定。前議員曼貝塔利耶夫回憶到:「1993年時,我是議會金礦調查委員會的主席。我們發現,當時的總統阿卡耶夫顯然是拱手將庫姆圖爾金礦讓給了加拿大的加美克公司。作為調查委員會主席,我在一次政府會議上曾經說過,這種做法是不對的。不過,當時我們確實沒有同外資企業合作的經驗。」

許多人直到現在都認為,吉爾吉斯斯坦同國外企業的合作,應當從小到大,而不應當從一開始就把國內最大的金礦交到外國人手裡。無論歡迎與否,對於吉爾吉斯斯坦的國民經濟來說,外國投資者是必不可少的資金來源。目前,吉爾吉斯斯坦的外債已經高達20億美元,相當於該國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財政部長沙帕羅夫表示,目前該國的經濟形勢相當嚴峻,但發展的大方向卻是正確的。他說:「那些已經取得相當高發展水準的國家,比如說一些歐洲國家,最初也是得益於外來投資奠定了基礎,馬歇爾計劃就是一個例子。當然,過分依賴外來投資,也有使國家產生依賴性的危險。因此,我們必須為外國企業制定符合我們本國利益的投資框架,比如說,雇傭本土員工,保護他們的權益,注重環保,遵守這裡的政策法規等等。」

這些框架條件並不能令吉爾吉斯斯坦所有的政治家感到滿意。一些議員已經公開表示,1992年同加拿大公司簽署的出讓庫姆圖爾金礦的協定是無效的,因為這一協定並沒有得到議會的批准。此外,還有議員提交了一份法律草案,要求將所有金礦收歸國有。但這些計劃是否真的能得以付諸實踐非常值得懷疑,畢竟吉爾吉斯斯坦同外國企業簽署的開采協定都是長期有效的。

在相當長的時期是,吉爾吉斯斯坦將無法擺脫對黃金出口的依賴性。畢竟目前黃金出口收入佔該國外貿總收入的40%強。而在吉爾吉斯人的日常生活中,黃金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對於當地婦女來說,黃金首飾的多少是財富和魅力的象徵。在首都比什凱克,到處都可以見到黃金首飾店,首飾的品種琳瑯滿目,應有盡有。但是令人略感遺憾的是,在所有的首飾店裡,都見不到當地出產的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