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吳亦凡遭全網封殺  中國性平運動翻新頁?

2021年8月3日

涉嫌強姦遭到刑拘的吳亦凡在中國持續受到熱烈討論。雖然有女權運動人士認為這個事件有助於MeToo運動發展,但是距離真正的性別平等還非常遙遠。

https://p.dw.com/p/3ySIl
Chinesischer Star | Yi Fan Wu Kris Wu
中國當局就吳亦凡一案警告了「飯圈」文化,但並沒有在許多網民關注的「女權」議題上有著墨。圖片來源: ChinaImages/ZUMA Press/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 新華社報導,加拿大籍的中國男星吳亦凡周一 (8月2日)繼續遭到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國電影家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發聲批評,他的帳號也在社群媒體上還有音樂圈被徹底封殺。

吳亦凡事件發展至今,台灣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律師郭怡青8月2日告訴德國之聲,她認為這是「資本運作」的結果,她說:「他就整個被拋棄了」。

郭怡青特別提到微博上討論,並說:「那些可以掌控營銷號的資本,在背後決定了這些營銷號到底要同情被害人還是維護加害人,這些其實都是資本運作。」

她也認為,微博上因為「演算法」加上「屏蔽制」,上面的聲音不代表中國民意,而是中國由上而下的體制所授意的輿論風向。

吳亦凡事件初始,中國官方宣傳機構並沒有立即發聲,但在打擊「飯圈」的主旋律響起時,全網開始追擊吳亦凡,新華網8月2日也發表時評,說要「讓病態『飯圈』徹底涼涼」。

郭怡青說,吳亦凡事件可以發現「中國現在就是要打壓這種「飯圈」文化,「跟MeToo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雖然有女權人士,像是現居紐約的女權運動人士呂頻在《紐約時報》把「吳亦凡被扳倒」看作中國MeToo往前邁進的一大步,但郭怡青對德國之聲表示,她處處觀察到事件中個各方發出的「厭女言論」,像是「群嘲」吳亦凡的粉絲「智障」,或是檢討爆料者網紅都美竹自投羅網或只是想紅的「被害人有罪論」,都讓她對於中國性別平等之路感到悲觀。

Chinesischer Star | Yi Fan Wu Kris Wu
吳亦凡陷入性侵風暴,許多觀察家討論這個案件對於中國MeToo運動或是權勢性侵防治有沒有實質影響。圖片來源: ChinaImages/ZUMA Press/picture alliance

「水沸騰了,鍋還蓋著」

呂頻在《端傳媒》的文章裡的論點其實也不樂觀,她提到了吳亦凡案子的複雜性,以及熟人強姦和權勢性侵「仍是未被法律完全照亮的地帶」。

她強調,自己知道這個「勝利」還是「官方給事件一手定讞」,以及女權人士不可信任的「終極強大和主宰的父權力量」,但她認為這個事件至少引起了大眾的討論。

呂頻對於女權在公共辯論中的角色還有女權共識推進感到欣慰,但同時還是感嘆受害者失去發聲機會,維權帳號繼續消失,女權在中國還是被視為「反動勢力」。

這點郭怡青有同樣的想法,她認為的確是很多人對中國性別不平等的現況不滿,「底下其實已經沸騰了水滾了,但是一個蓋子一直壓在那邊也沒辦法」。

她認為還是回到體制,在習近平這樣的掌權者由上而下獨攬大權,舊一代的官員和警察體制又沒有性平概念 ,最後還是民意還是被「資本操弄」。

郭怡青以中國2015年定的《反家暴法》執行至今「成效不彰」為例,認為這種對性別暴力問題認知不足,強調「和諧」而掩蓋負面輿論的社會,要改變至少還要三四十年。

郭怡青擔憂這次事件只是個案,也認為再有類似事件發生,官方不一定會有同樣的定調,她認為,再出現像是吳亦凡這樣的「頂流小生」,而國家所控制的「資本」還是想繼續扶持這個人的話,她說:「還有沒有這樣的(輿論)盛況我是非常懷疑的。」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