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哈茨四號」十周年毀譽參半

Bernd Gräßer2014年12月30日

「哈茨四號」福利改革方案已經實施十年,其結果有得有失。有人稱讚它帶來了高就業率,另一些人則指責它是一部「製造貧窮」的法律。甚至連德語詞典裡也留下了「哈茨」的印記。

https://p.dw.com/p/1EDM0
Illustration Schriftzug "Hartz IV"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作為委員會主席,我不得不賠上我的名字",彼得‧哈茨(Peter Hartz)在最近幾天接受的大量採訪中乾脆地說道,語氣裡絲毫沒有光榮自豪的感覺。現年73歲的他曾擔任一個委員會的主席。正是這個委員會在千禧年之初主導了德國社會福利制度的巨變。施羅德總理領導的紅綠政府所通過的一系列"哈茨法案"徹底改變了德國,並使國家分裂至今。

"儘管付出了痛苦的代價"人們事後還是可以這樣說,"這項政策是成功的",彼得‧哈茨在《法蘭克福匯報》上謹慎地作出了這樣的總結性評論。該項政策的貢獻在於:失業率顯著下降,"德國的青年失業率為歐洲最低"。

事實上,施羅德的"2010議程"(Agenda 2010)以及他的就業市場改革計劃和哈茨法案在國際上都被視為實現"德國就業奇跡"的重要原因。而硬幣的另一面是,對於這些法案的憤怒主要體現在國內,此前是這樣,如今也同樣如此。這項改革引發街頭抗爭,讓一大堆律師忙個不停,最近還被德勒斯登的反伊斯蘭運動"PEGIDA"成員掛在嘴邊。

Peter Hartz
「哈茨方案」以他命名:彼得‧哈茨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在野的左翼黨將取消"哈茨四號方案"視為最重要的政治目標,慈善組織持續抗議,而在施羅德自家的社民黨也在現任黨主席嘉布瑞爾的領導下忙著清除這項改革在本黨選民中造成的形象損傷。

墜入社會最低層

哈茨法案經過多次修改,但其反社福利的基本元素卻始終得以保留,科隆的社會科學家克利斯朵夫‧布特維格(Christof Butterwegge)如此表示。他也是該項改革最為激烈的批評者之一。因為反對哈茨法案,布特維格憤而退出社民黨,並將該法稱為"從社會福利保險國家到施捨國家的過渡。"

尤其是系列法案中的第四個"哈茨四號"(Harz IV),是許多當事人的"眼中釘"。按照該項法案,所有具備勞動能力者在長期失業的情況下只能得到數額統一的國家補助。目前這一補助的數額是391歐元。他們的孩子得到的補助更少,而且根據年齡有所不同。此外,政府會為他們支付房租和暖氣費。目前德國大約600萬成年人和兒童處於這一狀況下。恰恰是社民黨籍的施羅德總理在2003年開始推動的這項法案讓許多長期失業者跌入了社會最低層。在施羅德改革之前,一名專業工人還能從政府那裡得到根據其最後薪水水準制定的、數目不菲的政府失業補助。而如今,他所能得到的待遇與從未工作過一天的人沒有區別。

10 Jahre Agenda 2010 Schröder Archivbild 2003
前總理施羅德:沒有懶惰的權利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刑法元素"

更加糟糕的是,"哈茨四號"失業金領取者被許多人視為不願意工作的"懶人"。動詞"hartzen"甚至被納入了著名的杜登德語詞典。其引申含義是:"不願意強迫自己做任何工作"。這其中有不少社會偏見的成分,施羅德總理也在其中扮演了一定角色。他曾說德國人"沒有懶惰的權利",暗示許多長期失業者躺在社會福利上過日子太舒服了。施羅德喊出了這樣的口號:"提出要求,給予支持":轉業培訓、進修、幫助失業者適應就業市場以及必要情況下的懲罰措施。從那以後,誰要是拒絕接受就業支持,原本就只夠餬口的失業補貼還要遭到削減。這並非空洞的威脅:2013年相關機構做出了超過100萬份處罰決定,平均削減每月補貼超過100歐元。《南德意志報》知名記者普朗特爾(Heribert Prantl)發表社論稱,這是"刑法元素被引入了社會福利法"。

就業率創造歷史新高

德國聯邦勞動局局長維澤(Frank-Jürgen Weise)卻看到了"哈茨四號"成功的一面:2005年德國失業人口一度高達530萬,而現在不到300萬:"這確實非常可觀"。就業率也在2014年達到了歷史新高。社會科學家布特維格則依然對此持批評態度:"即便'哈茨四號'在失業率降低中起到部分作用,但國家,特別是社會弱勢階層為此付出的代價卻實在太高",他在左翼報紙《新德國》上如此寫道。工會方面也指出,"哈茨四號"造成的一個副作用是:低薪就業市場不斷壯大。德國工會聯合會(DGB)總結稱,"哈茨四號"讓失業者們比從前更願意接受糟糕的薪水和勞動條件。德國的薪資水準總體回落。

Christoph Butterwegge
「哈茨方案」最嚴厲的批評者之一:布特維格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現在,許多失業者甚至還會接受根本難以餬口的低薪水。政府因此不得不提供補貼,以讓他們的收入至少達到"哈茨四號"補助金的水準。這是政府對低薪就業市場進行巨額補助。從2015年開始,逐步實施的最低薪水規定才會讓這一荒唐現象逐漸消失。

壓垮施羅德總理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施羅德的改革計劃不但將就業市場搞得天翻地覆,對德國的政治生態也造成了深遠的影響。作為"哈茨四號"的"始作俑者",社民黨作為"平民政黨"的形象盡毀,失去大量黨員,在多個聯邦州選舉中敗選。出離憤怒的前黨主席拉方丹(Oskar Lafontaine)與居西(Gregor Gysi)一起創立左翼黨,與社民黨人爭奪"社會公正"捍衛者的角色。在長期失業者比例尤其高的德國東部地區,他們已經成功做到了這一點。"哈茨四號"最後也是壓垮時任總理施羅德的最後一根稻草。2005年,施羅德已經失去了社民黨內左翼的支持,於是決定用提前大選的方式放手一搏,但最終敗下陣來。

當來自基民盟的梅克爾總理時不時表揚其前任施羅德在就業市場改革方面的成就時,她也許確實是真心誠意的:但這同時也是在觸碰社民黨人一個經年未癒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