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喜羊羊》現象及中國動畫片的困境與前景

平心2009年2月8日

牛年春節期間,中國電影市場似乎跟世界經濟危機無關,全國票房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以上。名列前茅的有一部是動畫片。中國動畫片的春天到來了嗎?兩年前,中國政府規定限制電視黃金檔內外國動畫片的播放。是這個政策奏效了嗎?德國之聲就此採訪了華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授聶欣如。

https://p.dw.com/p/GpWO
聶欣如教授和《喜羊羊》圖片來源: Nie Xinru

中國媒體這些天有點"喜洋洋",出現了這樣的標題:"《喜羊羊與灰太狼》成春節票房黑馬","《喜羊羊》票房大獲成功廣電總局力挺原創","喜羊羊灰太狼為什麼這樣紅的四大秘訣","評論:國產影片為啥這樣火?"。各媒體稱,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獲得了6800萬元的春節票房,在《赤壁(下)》之後列票房第二,為春節7天比去年同期增長30%以上作出了貢獻。中國動畫片開始"復位"了,振興了,要追趕以美日動畫片為代表的世界動畫潮流了?而且恰恰在世界經濟危機之際?聶欣如教授顯然不這麼樂觀。

世界經濟危機對中國動畫業有何影響

從中國原創的動畫片市場來看,世界經濟危機的影響不大。因為經濟危機主要影響的是對全世界的出口,而中國動畫片出口的很少。但是,聶教授指出,經濟危機對給國外加工動畫片方面肯定造成了負面影響。他知道動畫業界有很多公司開工不足,有公司倒閉的,有很多人員在家裡休息了,"我的很多朋友以前都是(上海)美影廠的,他們退休以後給各個公司干,現在好多因為沒有活就都回家了。"

黃金檔不播外國動畫片不能從根本上解脫困境

2002年,中國就有文件規定,中國電視台播出的動畫片,國產的要佔60%以上,國外的不能超過40%。2007年,中國又規定電視台黃金檔不播外國動畫片。當時,中國許多青少年覺得不好接受,北京一名大學生甚至用假炸彈來抗議。80後作家的代表之一張悅然對德國之聲記者也說過:80後這一代其實很「媚外」,因為他們是在外國動畫片的伴隨下長大的。

聶教授認為,這些政策"只是在短時間內對中國動畫有一定的刺激,但不能解決中國動畫生產的根本問題。"中國動畫生產的根本問題不是播出時段問題,而是個市場問題,"中國動畫的市場不是一個健康的市場。"所謂不健康,體現在許多方面:製作動畫片的成本很難收回,虧損居多;延伸產品的營銷做得差;小電視台沒錢買,於是盜播和盜版現象廣泛;針對盜播盜版打官司也往往得不償失,因為地方保護主義嚴重;人才流失嚴重,動畫業很難吸引人才。

成本難以回收盜版無可奈何

聶教授介紹道,生產一分鐘的動畫片,成本在5萬到10萬元人民幣之間,但是現在電視台的收購價大概只有一、兩千塊錢。有一部動畫片,電視台每分鐘只給500元。另一部片子更搞笑,每分鐘按8元錢算。每個地區就一個電視台,有相對的壟斷權,買賣片子,往往是一口價,不讓還價的。

如果說多賣幾家電視台吧,有的大城市的電視台買得起,小城市電視台還買不起。於是現在有許多動畫公司開始攻影院片。但聶教授指出,影院片的難度很大,品質要求比電視播放的要高得多,也不是都能成功的。

Kinostarts - Kung Fu Panda
功夫熊貓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國外動畫片30%的收入是賣給電視台的所得,70%靠延伸產品來收,比如動畫的肖像和相關的小玩具。可是中國有個大問題,好一點的動畫形象,延伸產品就會被仿造盜版。由於地方保護主義,打官司又往往得不償失。聶教授舉例說,有一家湖南動畫公司發現福建有個公司盜用它的形象,它就到福建去打官司。官司贏了,法院判被告罰款400塊錢。湖南這家公司說,它為打這場官司,光來回跑就花了七、八千元。

上海美影廠的30年典型經歷

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的經歷可以說是中國美術電影發展史的剪影。以前中國的美術片絕大部分出自這家製片廠,較早時候的大鬧天宮,80年代的黑貓警長等都給一代一代的中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聶教授曾經長期在該廠工作,他對該廠的發展史非常熟悉。他說,上海美影廠在80年代的時候還很輝煌。那時是國家統購統銷,美影廠只要製作影片就行。80年代後期,體制改革,改成自己製作的東西自己去賣。恰恰在這個時候,國外的動畫企業開始進入中國,給美影廠帶來的幾乎是滅頂之災。國外在深圳等地辦的許多企業,為吸引人才,"他們開出的薪水至少是美影廠的10倍,高的有的達幾十倍。美影廠大量人才就嘩嘩地往那邊流。"

90年代,美影廠還在堅持著,還拍出了舒克貝塔、葫蘆兄弟這樣的系列片。可是1995年是個轉折點。94年前,美影廠的廠長都是專業人員。94年換了個管行政的廠長。從行政命令出發,這個廠長狠抓數量,95年的產量就從二、三百分鐘激增到500多分鐘,翻了一番。以後每年成倍地往上翻。導致"整個品質一塌糊塗"。2000年時,出了一部"寶蓮燈","出寶蓮燈,美影廠已經把最後的力氣全用上去了。"

其實,當時大家都認為,寶蓮燈這部片子遠不如以前的大鬧天宮這些影片。但是寶蓮燈還是盈利的。投資1000萬,最後的票房是2500萬。還是一部成功的片子。寶蓮燈之後就不行了,品質很差,由於片子不好,電視台收購的慾望也越來越低。2000年後該廠幾乎陷於停頓。這幾年就出了一部"我為歌狂",一部"勇士"。前者製作相對粗糙,後者沒有收回成本。

2007年,上海美影廠從事業單位改成企業。據說現在正在拍攝"馬蘭花",這將成為轉成企業後第一部真正是自己製作的(原創)影片。

中國動畫片的前景何在

當前,中國題材在世界動畫界很吃香。美國製作的"木蘭"和"功夫熊貓"都成了世界級大片,在中國也成為票房的一時之最。然而,在花木蘭和熊貓的故鄉中國,動畫片卻越來越困難。《喜羊羊與灰太狼》是一個新的喜兆嗎?中國動畫片能從此走向振興,走向世界之巔嗎?需要做的是什麼呢?

聶教授認為,首先要理順市場與製作的關係。現在製作人要自己負責片子銷售,而銷售本身是非常專業的一件事,"資金從哪裡來,從銀行貸,還是國家給,做完片子後這部片子怎麼賣,用什麼方法能夠保證它的收益,我覺得這些關係現在是混亂的。可能還是需要國家通過各種各樣的政策來關心它。"

怎麼解決動畫片的盈利問題,是一門大學問。聶教授指出,"現在很多公司對做動畫片都很有興趣,但是很小心,不太敢投很多的錢下去。而且大部分做完以後都虧本,包括跟國外合資製作的,比如上海文廣和香港聯合製作的'風雲決',據說投資1000萬美金,但國內的票房是3000萬人民幣。跟成本差得太遠。還有'魔比斯環',是請國外的人來做的,據說也是投資非常高,但是收入非常差,一塌糊塗。"

再就是,國營的象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這樣的企業,怎麼才能吸引人才,不讓人才流失。整個動畫業怎麼才能像故事片業那樣地吸引人才。這都是很深的學問。美國和日本的動畫業從來就是私有的,但他們為什麼就能成功呢?只有把這些問題研究透了,有了正確的方法,中國的動畫業才會振興起來。

《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成功,至少說明中國少年兒童還是能夠喜歡國產動畫片的。木蘭和功夫熊貓也說明,動畫中的中國題材也是大有市場的。

受訪者簡介:

聶欣如上世紀80年代曾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擔任編導等工作,90年代在德國科隆傳媒學院畢業後回歸中國,現任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授、中國高教影視委員會理事、中國電視紀錄片學術委員會會員。他的作品系列動畫片舒克和貝塔(編劇之一)獲第四屆童牛獎優秀美術片獎、文化部優秀美術片獎,故事電影苦藏的戀情(導演之一)入圍法國三大洲電影節、獲最佳音樂獎,紀錄片紅衛兵之舞(導演、剪輯)入圍第 20 屆德國杜伊斯堡國際電影節。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