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國際媒體如何評價中國新組建的「習李」政府?

2023年3月13日

中國兩會落下帷幕。新上任的政府總理是前上海市委書記李強。他與前任李克強的名字雖只一字之差,但兩人之間卻無甚關聯。國際媒體如何看待和評價新組成的新「習李」政府?

https://p.dw.com/p/4ObAO
新舊總理交接「接力棒」。
新舊總理交接「接力棒」。圖片來源: Mark Schiefelbein/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華爾街日報》發表的一篇題為《李強:在習近平面前說得上話的中國新總理》的文章指出,「在中國,除了習近平,沒人比李強對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未來有更大的潛在影響力。……他被認為是習近平的忠實擁護者,在命令下會積極執行中央政策,但他也是一個親商務實的人,有意願試探黨的政策邊界」。

文章引述牛津大學中國中心研究員喬治‧馬格努斯(George Magnus)的看法說:「我確實認為李強是個絕對服從的人,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能發揮影響力。他是一個執行習近平意圖的代理人,也許是一個有效的代理人和對話人。但他不會改變中國的發展模式,也不會說服習近平帶領大家重回市場改革。」

文章稱,李強的同僚以及與其關係密切的人已經向商界精英示好,就政府對私營部門的支持作出保證,同時試圖說服那些在疫情期間逃往國外的人返回中國。

文章寫道:「即便如此,李強仍然熱誠地支持習近平政策中的優先事項,而一些優先事項令商界精英感到不安,其中一項是實現『共同富裕』,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與中國政府最近採取的支持經濟增長的舉措相衝突。」

文章引述分析人士的看法認為,除了習近平對權力的鐵腕控制,李強還面臨著其他一些艱難挑戰。「政府必須努力解決地方政府債務過高、生產力增長不足和人口快速老化等問題,同時還要應對與西方主要貿易夥伴的緊張關係。」

政治強人習近平步入第三個國家主席任期

《紐約時報》分析指出,習近平開啟第三個國家主席任期,決意與美國競爭。文章評論道:「隨著個人權力的穩固,現年69歲的習近平眼下正把自己塑造成中國在敵對的國際環境中所需的強人領袖,對其獨裁作風令國家面臨更多危機的批評不屑一顧。」

曾在歐巴馬政府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中國事務主任的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在接受《紐約時報》電郵採訪時回復表示:「習主席公開表達對華盛頓的不滿,等於是允許中國體制內的其他人對美採取更尖銳的公開立場。我預計拜登總統和習近平將在未來幾個月內再次通話。不過,在找到共同利益點之前,兩國關係仍會以相互敵對和不滿為主。」

香港《南華早報》分析認為,李強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在今年如何重振中國經濟

文章寫道:「分析家們正在爭論這位63歲的前上海市委書記在他開始五年總理任期時將擁有多大的政策迴旋餘地,因為在過去10年間,隨著習近平鞏固權力,總理這個職位的權威性已經降低。」

「一些觀察家說,李強可能會在經濟問題上獲得更多自由,因為與他的前任相比,李強與習近平的關係更密切。但與此同時,國家經濟面臨著地緣政治所帶來的不確定性。此外,持續了三年的清零政策之後經濟復甦任務艱巨。還有一些分析人士表示,特別是當經濟問題與長期以來追求的發展安全發生衝突時,習近平將擁有最終決定權。」

習近平的新副手——李強

彭博社撰文指出,「李克強是中國第一位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的總理,也曾經是習近平的競爭對手。相比之下,李強曾經是習近平的私人秘書。雖然兩個人的名字只一字之差,但他們之間卻不存在相互關聯」。

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研究副總監貝爾多(Christopher Beddor)分析說:「很明顯,李強的職能是把習近平的野心和意向變成政策議程,而不是公開提供具有對比性的觀點。這可能對下級官員意味著(政策)更加清晰,但在執行時也會少了政策解釋的空間。」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