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坎昆氣候峰會:矛盾的中國

2010年11月29日

中國作為二氧化碳排放大國,在氣候保護方面扮演矛盾的角色,一方面不願意受制於國際排放指標,另一方面則大力推進發展可再生能源。在本次坎昆氣候峰會上,中國將採取攻勢,但不會接受外來的減排義務。

https://p.dw.com/p/QKjs
中國官方首次承認是二氧化碳頭號排放國圖片來源: AP

中國在氣候保護上的矛盾角色

針對本周一(11月29日)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的世界氣候峰會,奧地利《新聞報》11月25日以"氣候峰會:阻礙者美國和矛盾的中國"為題,預測這次大會將會因為"立場混亂不清","很難達成一致"。

該報認為,"原先由工業國家一方和發展中國家與新工業化國家構成的另一方的相對固定的集團,業已變成跨集團的氣候保護先鋒國或氣候保護阻礙國的不同聯盟,常常按題目形成不同的陣營。"

該報指出:"中國扮演矛盾的角色。這個崛起的世界大國依然不願意受制於任何國際排放指標,使全球協議事實上成為不可能。另一方面,世界上沒有任何國家像它那樣如此大力地推進擴大可再生能源。下一個五年計劃也在考慮引入國家排放交易制度,以促使本國工業節省能源。"

根據中國代表團長、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上周的表態,奧地利《標準報》在上周末(11月27/28日)的報導中認為,"在哥本哈根的失敗後,北京這一次想採取攻勢。" "北京以密集的行動表明,它不會接受外部硬加給它的義務。"

該報寫道:"在水力和風能方面,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者,也將成為太陽能光伏的世界冠軍,建造了大多數新的核電站:正在建造的有25座,從而雖然實際上減少了化石能源的比例,但是沒有減少能源的消耗。在絕對數字上,中國的碳排放還在繼續增加,其結果無法預見。"

該報認為,中國"沒有解釋如何對實現升溫不超過2攝氏度的氣候目標作出貢獻,相反,卻要求工業國家加強減排、並且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北京使用經濟權力施壓

德國《經濟周刊》11月27日以"中國懲罰達賴喇嘛的朋友"為題,報導了一份尚未公開發表的調查報告,證明凡是接見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國家,其對華的出口在之後兩年內都會受到中國的限制而大幅度下降。

這份研究報告是德國哥廷根大學經濟學家安德列斯‧富克斯(Andreas Fuchs)和尼爾斯-亨德裡克‧克蘭(Nils-Hendrik Klann)的共同研究成果。兩位學者分析了1991年至2008年之間、尤其是胡錦濤上台以來的對華貿易數據,分析北京政權是"如何加強利用經濟權力而施加壓力的"。

報導說:"兩位學者寫道,一個國家的政要只要接見達賴喇嘛,其對華出口在之後幾年內會平均下降13%。高層政治家如總理和總統會見達賴,中共政權的反應就格外敏感。在這種情形中,該國向中國的出口就會大大萎縮。"

報導指出:"在產品的種類上亦有區別:機器、機車、船隻和卡車之類產品,即那些在國事訪問中被經濟代表團樂於購買的類別,尤其會大大下降。消費品和化學藥品較少受到影響。"

該刊還引述這兩位學者的結論說:"一般而言,達賴喇嘛的效應在兩年之後就消失了。"

編譯:林泉

責編:謝菲

(以上內容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不一定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