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270410 China Städte

2010年4月29日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是上海世博會的主題。這與中國息息相關:如今中國人口過百萬的城市早已超過了100個。根據不同的統計數字,其中大約10個已經是人口過千萬的"超級大城市"。那麼,在這些大城市裡的生活感受如何呢?

https://p.dw.com/p/N7r2
高樓林立的上海圖片來源: AP

"城市讓生活更糟糕"?

"我講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糟糕。這個當然雖然與我們世博會的口號稍微有一些出入,但這的確是現階段我自身的一個真實的想法。"韓寒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部落格作者之一,其部落格點擊率早已超過兩億。韓寒之所以成為許多中國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不單單因為他是作家和賽車手,更因為他敢於挑戰權威。在上海世博會開幕前的一次官方活動中,他以上面的句子開始自己的演講,引起有關負責人的恐慌,轉播訊號也立即被掐斷。—要知道,世博會的口號可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

不過韓寒覺得,這個口號與現實相差太遠。就拿上海的房價來說,是越來越可望而不可即。韓寒說,許多年輕人只有在房地產業垮台之後才可能重新擁有夢想。許多現代都市人成為了"房奴"。

"蝸居"

引起巨大反響和公眾討論的電視劇《蝸居》就反映了這一狀況。女主人公與丈夫"蝸居"在斗室中,省錢買房。然而,交了首付,生活的壓力卻絲毫沒有減輕。女主人公海萍的一段台詞在坊間廣為流傳:"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六千,吃穿用度兩千五,冉冉上幼兒園一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三百四,手機電話費兩百五,還有煤氣水電費兩百。也就是說,從我蘇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至少...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這些數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來不及細想未來十年,我哪有什麼未來,我的未來就在當下,在眼前。"

宜居城市

林林來上海四年了。29歲的她如今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在培訓學校教德語。她挺喜歡現在的生活:做著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有比較多的空閒時間可以讀書、運動、見朋友。上海的交通狀況,尤其與北京相比,她也覺得還可以。

30歲的IT業界人士孫宏也覺得,上海的公共設施不錯,比如地鐵、運動設施、超市菜場等等。不過,他覺得上海還有一點缺憾:"我覺得上海是一個金融、貿易中心。怎麼說呢?我覺得這個城市節奏有些快。人們沒有一個很好的休閒的場所,比如說公園。就是說這個城市完全是現代化的。它沒有供人們休憩的場所,缺少比較自然、不那麼程式化的公園和場所。這種地方少一些。現有的那些公園首先是都很小。也沒法體現出供大家靜下心來、休閒的作用。"

以人為本,而非以GDP為本

這恰恰是問題所在,--北京理工大學教授胡星斗如是說。"目前城市管理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還沒有以人為本。城市它很難說是個宜居的城市。我們城市的管理仍然是重在GDP,財政收入,城市要引入更多的資金,要建設更多的工廠,要建設更多的地標性建築。並不是特別關注民生的問題。--當然也關注,但是相對於其它方面,民生可能就放在了次要的位置。"

胡星斗教授認為,城市化乃大勢所趨,而超級大城市的數量增加也是積極現象,因為城市對資源的利用效率遠高於農村,城市的財富聚集效應也極為顯著。但中國的大城市,其發展的規模和品質,還遠不能與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提並論。換言之,中國的城市,與"讓生活更美好"這一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

作者:苗子

責編:洪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