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台積電設廠德國,人文衝擊比美國更大

烏凌翔
2023年8月9日

台積電在德國建廠前,同樣的計劃已在日本和美國開始實踐。本文作者烏凌翔認為,原本深耕台灣的台積電在德國建廠與經營未必一帆風順。

https://p.dw.com/p/4UwYL
Taiwan | Firmenlogo des Halbleiter Herstellers TSMC
圖片來源: Walid Berrazeg/Zum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終於,台積電在德國設廠的傳聞定案了。即使去年以75.88 billion USD的營業額超過三星與intel,貴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企業,也早在過去兩年就跨出台灣,分別前往美國亞利桑那、以及日本熊本設廠,台積電首次進軍位於歐盟內的德國,仍然必須面對不少機會與挑戰。

先談機會。根據台積電8月8日發布的新聞稿董事會決議,德國廠總投資金額約100億歐元,台積電僅拿出近35億歐元,卻佔有70%股權,而且享有營運管理權利,尚未證實的50億歐元德國政府補貼若屬實,對台積電因而新增的財務壓力可說不算大。

另外的30%股權分別由德國的博世與英飛凌、還有荷蘭恩智浦平均持有,也是有建廠有利因素,因為代工服務業本來就必須與客戶緊密合作,現在有三位歐洲大客戶成了小股東,溝通障礙更少,做為股東,也必然會提供協助。

補助雖多,但製造晶片的資金還未落實

要提出的問題是,德國政府慷慨解囊,又不佔股,目的為何?

有兩個層次:一是疫情期間的晶片荒,造成全球汽車工業損失慘重,紛紛向台積電求援,以汽車為支柱產業的德國當然願意花錢把援手請到國內來,確保未來使用更多晶片的電動車不致同樣原因又動彈不得。這一點在台積電新聞稿中宣稱ESMC(德國廠)製程技術為28/22奈米平面CMOS、與16/12奈米FinFET可以看出來,皆是台積電至少6~10年前就已熟爛的成熟製程,也都很適合車用晶片的需求。

第二是德國也等不起歐盟的補貼了。雖然歐洲議會上個月通過《歐洲晶片法》(European Chips Act),提供總額430 億歐元經費,看似與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提供的527億美元旗鼓相當,但法案細分為三個支柱( pillar),對應三個領域:科研與創新、半導體制造、供應鏈危機管理,而目前歐盟公佈的資金分配重點都在科研與創新,目的在「公共投資觸發私人投資」。換言之,真正金援晶片製造的資金,都還沒影,德國政府只能自掏腰包了。

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拜登政府去年8月通過強調補貼的晶片法,商務部今年3月再公佈拿補貼的廠商不得在中國擴先進產能、又要分享「超額利潤」. . .等等追加條件,這讓台積電吃一塹長一智,這回跟德國政府談判甚久,就是要確定未來沒有陷阱吧?

挑戰還不止於此。 ESMC位於前東德、靠近捷克、波蘭的薩克森邦首府德勒斯登,可能面對比亞利桑納鳳凰城更凶險的人文環境。首先是工會,這幾天亞利桑納工會對於台積電想要從台灣調派工程人員前去支援的反應,讓少有工會運動的台灣產業界大吃一驚-老美真是得了便真還賣乖啊!

肖爾茨領導的德國政府等不起歐盟的補貼了,自己先補貼50億歐元
肖爾茨領導的德國政府等不起歐盟的補貼了,自己先補貼50億歐元圖片來源: JENS SCHLUETER/AFP/Getty Images

其次,德國政府是議會內閣制,左、中、右各黨派都在國會中有發言權,現在政府又是聯合內閣,社會民主黨的肖爾茨擔任總理,必須分享權力給其它有相當選票比例的政黨,譬如外交部長由綠黨籍的貝爾博克擔任,在台灣媒體中知名度不低,她似常常公開跟肖爾茨唱反調。面對意見不一的政府,肯定也是台積電少有的經驗。

當然,晶圓廠的產能與良率並不依據意識型態,但是,台積電、乃至全世界半導體產業都正在頭痛的缺人缺工問題,與此有牽連。德勒斯登本地肯定無法提供足夠的技術工人與合格的工程師,必然要從外地招工。德國近九成的大企業都在原西德地區,能吸引多少他們的員工到前東德地區來呢?不容易。

所以,很可能會招募移民來補充,這又必然會招致極右派的反對,譬如另類選擇黨,他們在政府中也許沒有勢力,但是在議會、尤其前東德地區,勢力不小。台積電管理一流,那是之前在台灣,以合法守紀又有知識的員工為基礎。要管理文化背景相異與工會強大的德國員工,管理技術恐怕還要加強。也許未來能適應亞利桑那的管理人員,才能再調派到德勒斯登吧?

短期內,美國+日本+德國的佈局,應是台積電分散產能計劃的極限了,同時在三個國家的工程進度順利與否,也等於為這三個國家開放外資高科技產業政策與實踐打分數。只是辛苦了評分的台積電。

   

烏凌翔,台大電機系畢業,美國密歇根大學電資碩士,台大政治系博士,現擔任《科技力智庫》執行長。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