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短腿的謊言」和「半危機」

2023年2月16日

「謊言腿短」 是一句幾乎每個德國人都知道的格言。 意思是,凡是謊言不可能持久蒙騙人的。 這次氣球事件看來又一次驗證了德國的這個格言。但是,實際的發展表明,氣球事件之所以到今天這樣的程度,中方的謊言僅僅是整個故事的一個方面,如今的「半危機」是在各種的因素作用下形成的,但同時也帶來瞭解決的機會。

https://p.dw.com/p/4NZgn
氣球事件給美中間本已脆弱的互信關係雪上加上
氣球事件給美中間本已脆弱的互信關係雪上加上圖片來源: Damian Dovarganes/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國際關係中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建立互信。在民主國家和威權國家間一般不會期待著有特別高的互信,但還是努力地倡導建立起碼的互信。所謂起碼的互信,就是雙方在約定最低的底線之後,雙方都恪守不超越其底線。

這次氣球事件,中國"無意"地碰了底線,即本來一個不想進入美國的間諜氣球,卻進入了美國領空。從中國角度來說是個"事故", 但受害的一方感受並非如此,況且這個氣球確實是個間諜氣球,而並非像中方一再堅持強調的氣象氣球。所以才造成了一場"半危機"。 所謂的"半危機",就是指一方面衝突是達到了一定激烈程度,但另一方面在雙方間還是存在緩和的可能和迴旋的餘地。

首先,要瞭解氣球事件出現的背景: 第一,中美雙方起碼的互信程度在氣球事件前已是很脆弱,這脆弱的原因就中方來說, 是由於中方的外交經常是情緒型,像個小孩,不穩定,這裡我們暫且不說撒謊的問題。中方的外交不穩定,理由有二。一是三年多來的戰狼外交要在短時間內徹底改變,相當困難,儘管中國在20大之後似乎也作了努力,因為這有利於中國重新恢復經濟。 二是習近平的外交政策時常不得不應對國內極端的民族主義的鷹派勢力(即極端愛國主義勢力)。而這種鷹派勢力實際上也是習近平自己扶植起來的。 中央應對這種勢力的辦法一般就是如果對方(比如美國)硬,那我就採用更硬的態度,至少嘴上要這麼表示。

中美起碼的互信脆弱的原因從美國方面來說,就是民主黨拜登政府面臨著共和黨的壓力。後者會通過責備、譴責拜登政府對中共軟弱,從而自己在政治上撈得資本,最終實現在2024年把民主黨選下台的目的。 拜登政府為了應對這樣的挑戰,也不得不時常表現出對中共的強硬。

監視西太平洋地區

這次氣球事件的另一個重要背景是,中國軍方由於台灣問題,同時也是由於南海問題,在胡錦濤時期便建立了一個美國稱之為"間諜氣球艦隊"。 而這支艦隊隨著中國技術的發展顯然在習近平時代得到了完善和擴大。中國軍方的氣球艦隊是空中偵察活動的一部分,它涵蓋精密的衛星系統,據估計,多年來已經投入了數十億美元。 最近,美國在日本升級駐日美國海軍陸戰隊,以及日本自己加強其防衛力量,加之美國與菲律賓達成了一項協議,菲方將增加四個軍事基地供美軍使用。使中國軍方似乎更有理由和好奇心去瞭解西太平洋或者整個太平洋美國軍隊的部署情況,而且很可能增加發放氣球的頻率。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才在去年和今年日本、台灣、菲律賓分別都曾多次發現了中國的飛行物的出現。

必然的"意外"?

如上所說,這次中方(至少是文職官員們)一開始並沒有想讓氣球進入美國的領空,這種說法很有可能符合實情。這裡有兩個事例可以助證。

一是在本月1日晚間,當布林肯及副國務卿薛曼(Wendy Sherman)向中國駐美大使館臨時代辦徐學淵照會的時候,提及氣球事件,但當時美方官員顯然察覺到,徐代辦及其他館方人員對美方提供的訊息特別吃驚,反問"誰的氣球?"。換言之, 徐代辦萬萬沒有料到中國軍方竟然會出這種洋相。 因為她那個時候正全力以赴忙著安排中方接待布林肯訪華的準備工作。而按計劃布林肯將在2月5-6日訪問北京,並與習近平會面,而習近平確實也安排了跟他一起用餐。

另一個佐證就是《華盛頓郵報》2月14日援引多位匿名美方官員的話指出,在大西洋上空被擊落的中國氣球可能是意外飛入美國空域。《華盛頓郵報》就氣球在進入美國之前的可能的漂流路徑進行了電腦模擬測驗,顯示導引氣流將氣球吹往東行, 並飄過太平洋。後來氣球來到日本南方約1609公里處。 模擬路徑顯示,氣球開始加速,而且迅速北轉,這可能是因為氣球當時面臨一道強勁的冷鋒面,這道冷鋒面為中國北方、朝鮮半島、日本帶來異常寒冷的空氣。正如一美國官員說,"氣球飛越了距離關島數千英裡的阿留申群島,之後在加拿大上空徘徊,後來強風把氣球向南推入了美國大陸。"

當然,從另方面來說,氣球裝有自我毀滅的裝置。而如果中國軍方確實認真地要防止該氣球進入任何其他國家,那至少可以採用自我毀滅裝置,阻止該情況的發生。或者在得知氣球有可能飛進美國,事先通過有關方面緊急通知美方並道歉。但是,顯然軍方並沒有這麼做。

笨拙的謊言

在氣球事件發生後, 中方單方面的理想設想是,把該氣球稱之民用氣象氣球,並為此向美國表示遺憾,這個書面聲明當時由習近平親自簽署同意的。中方原以為這樣做,美國就放一馬,讓其繼續漂流。 但沒想到,美方卻把它打了下來,而且還將其殘骸打撈上來。這就令習近平非常惱怒。因為這一方面,把本來撒的謊給戳穿了,這本來就是道義上的失敗。更糟糕的是,這對中國在東南亞鄰國的外交包括撒幣的努力,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因為這件事已公開,東南亞鄰國不得不特別保持警惕。而中國一直努力在各國尤其是東南亞國家維護自己的良好的形象。

令中方同樣惱火的是,美方為了提高自己在國際特別是在亞洲地區的地位,特意在北京向各國使節通報了此事。同時,也提供了對打撈上來的殘骸的研究鑑定結果。 這事更是使北京大有受侮辱的感覺。 無疑,美國這一舉動,確實是為華盛頓在不少國家,尤其是東南亞國家那裡多得了一分。

中方為了挽回面子,於是把自己打扮成受害者。一方面,指出在2022年就受到美國氣球十幾次的入侵,強調美國才是世界最大監聽監控的國家,但同時卻不出示證據。 另一方面,中國官方聲明,在山東日照海域發現不明飛行物,並表示準備擊落。後者的說法顯然跟中方批評美國的說法有矛盾,因為中方譴責美國對於一個飛入美國領空的民用氣球反應過度,似乎中方自己要擊落飛行物就不是反應過度。 還有,北京並沒有在後來就飛行物處理結果公佈出來。這樣,其可信度倒是可能更容易受打擊。

制裁與緩和的餘地

可以想像,如果沒有共和黨的壓力,美國政府也許會採用靜悄悄的外交處理了氣球事件,本來安排的布林肯去北京也許照舊進行。但是,如上所說,拜登政府在共和黨壓力下,不得不顯示對中共的強硬。於是,從氣球事件公佈與眾開始,美方公開推遲了北京的會面。而不久,美國又決定對跟該間諜氣球有關的中國部門和公司實行制裁。同時,2月12日,以"尼米茲"航母打擊群為首的美國第七艦隊 海軍正在和海軍陸戰隊在南海舉行聯合演習。這些舉措,顯然不利於當前局勢緩和。而中方似乎也是寸步不讓,在美國宣佈制裁後,宣佈決定要實行反制裁。

但即便這樣,緩和的門並沒有完全關閉。 拜登跟習近平在去年11月峇里達成的"君子協定", 今年1月劉鶴與美國財政部長耶倫的會面,餘音尚在。 本月在慕尼黑舉行的安全會議,王毅跟布林肯有接觸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這就為重新實施原來的訪問計劃創造了條件。而美國財政部長耶倫不久要訪問北京,中方即便在氣球事件後再次表示了歡迎。

客觀上,拜登政府確實在採取強硬措施的同時,始終努力不使當前的危機激化。他明確強調當前的氣球事件並不影響中美關係。 2月7日拜登到國會發表國情咨文,演講中沒有提到間諜氣球事件,相反,他說"我致力於與中國合作,以促進美國利益並造福世界"。

而從習近平的角度來說,今年的主要任務是復活經濟。而來自美國的資本、技術和市場依然不可忽視,這樣,他也勢必努力地在國家利益和緩和之間尋找一個平衡。 儘管不能否定在今後幾個月,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都有可能由於中國鷹派或者美國的共和黨,出現"黑天鵝", 但總體上來說,緩和的趨勢和基礎依然存在。 布林肯訪問北京的計劃儘管被拖延了, 但讓其重新啟動並非毫無希望。這不僅對中美關係,也對東南亞地區的局勢穩定來說,將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