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富國倒牛奶 窮國卻挨餓

Ute Schaeffer2008年6月5日

在羅馬召開世界糧食峰會期間,與會各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發出呼籲,要求人們為世界最貧窮的發展中國家提供廣泛的緊急援助,為那裡的農民發放種子和農具,從而避免使更多居民忍受飢餓。非洲國家、世界銀行以及聯合國的代表們對此持同一立場。

https://p.dw.com/p/EE3M

差異之大幾乎是舉世空前的:當歐洲的奶農為了提高牛奶的價格將牛奶大桶大桶地倒掉的同時,過去數月裡,發展中國家的糧食和牛奶價格急劇攀升,致使那裡的居民無力購買。由於國家的農業補貼,歐洲的乳酪堆積成山牛奶流成了河,與此同時,世界範圍內飢民的人數卻有翻倍的危險-也就是說從現在的8億增長到不久後的20億。

這一數字上的比較足以顯示: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當今社會,所謂的世界經濟秩序根本無從談起,這是不公正的。發展中國家應該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有效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比如莫桑比克、喀麥隆和加納貧窮的農民如何能夠做到這一點?唯一的途徑是借助諸如聯合國糧食組織以及聯合國世界糧食規劃署等國際組織。借助這些組織召開的相關峰會。但在相關峰會上,這些弱小國家沒有自己的聲音,所以峰會的結果也不會令人感到滿意。比如,近來在羅馬召開的世界糧食峰會就是一例:峰會期間,與會代表們宣佈,制定一項行動計劃,但這不過是一個冠冕堂皇的意向聲明而已。毫無疑問,農業政策是一個國際性的重要議題,多年來,農業政策亟需具體的政治步驟,從歐洲國家的農業補貼,到世界最貧窮國家的農村發展問題等,但到目前為止,一切都亦如從前,沒有發生任何變化。

過去數月的發展加大了政治層面的壓力:食品短缺已不再是人道問題,而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在世界所有地區,貧窮和飢餓均對發展、安全和穩定構成威脅。即便在歐盟數年來不斷斥資的榜樣國家,糧食危機也面臨激化的危險。比如與其它非洲國家相比,農業得以發展,居民實現自給自足的喀麥隆。南非發生的排外騷亂也首先是貧窮和落後的結果。

解決飢饉和食品短缺的問題是一項政治任務。但國際社會卻依舊無法減少貿易壁壘和農業補貼,為發展中國家的市場準入創造條件。而對發展中國家來說,農業發展大多不被視為重要的政治議題,恰恰在這些國家,農業發展嚴重滯後。為什麼資源豐富的奈及利亞的北部地區依舊貧窮和落後?為什麼肯亞一再發生飢荒?從總體來看,飢餓純粹是分配不均問題,也因此涉及到政治責任問題。在爆發內戰和獨裁統治的國家-辛巴威和索馬裡,居民飽受疾苦,忍飢挨餓。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國家則得以將其食品產量提高十倍,從而確保絕大多數居民的食品供應。如果出台相關政策的話:那麼人們還可以修建基礎設施,馬路和運輸線路,也可以有目的地促進農業的發展。但人們並沒有這麼做,再次以喀麥隆為例,官僚和自詡為社會精英者們從發展合作項目中中飽私囊,將數十億援助資金攬入私人的腰包。

人們絕不能對此置若罔聞。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羅馬峰會上的明確表態以及所有相關組織的精誠團結均令人頗感欣慰。飢餓問題已被列入政治議事日程,羅馬世界糧食峰會的代表們對此達成共識。世貿談判不能失敗。令人高興的是,義大利宣佈,飢餓也將成為明年召開的8國集團峰會的首要議題之一。飢餓在發達國家,甚至某些發展中國家的眼中被視為他人的問題。然而,數月來的全球抗議浪潮足以顯示,不有效克服貧窮和飢饉,它就將很快發展為安全問題,而且會對大家構成威脅。